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桥防护栏。
背景技术:
2.防护栏是公路桥梁上非常重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在路肩外侧的防护栏不仅对事故车辆起到拦阻作用,更多时间用于观景人员手扶或者依靠,防护栏大多均通过
立柱和护
栏杆组成,而护栏杆与立柱之间一般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费时费力且不便于安装拆卸。故而提出一种路桥防护栏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公开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路桥防护栏。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桥防护栏,包括:立柱和设置其上的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
所述第一栏杆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立柱上穿设有多个,所述第二栏杆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立柱顶部,所述第二栏杆位于所述第一栏杆靠近路面一侧;
6.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为l型折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并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柱相连,在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用于穿设所述第二栏杆;
7.所述第一栏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栏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杆体,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杆体和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杆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
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设置为半圆形板结构,在所述支撑板的圆弧侧对应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直角卡口,并通过所述直角卡口处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相对于所述支撑板圆心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所述安装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在所述连接板上平行设置有两个,并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11.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横截面设置为工字型,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第一竖板和连接两所述第一竖板的第二竖板;
12.在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连接板的两板体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竖板相贴合。
13.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竖板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栏杆,在相邻两所述限位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4.进一步的,在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15.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腔,贯穿所述连接腔周向侧壁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连接腔滑动连接;
16.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上的所述连接腔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壁上分别对应两杆体上的通孔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防护栏设置在路肩外侧,立柱埋设于路面以下,通过穿设于立柱上的多个第一栏杆能够对事故车辆起到有效的拦阻作用,设置在立柱顶部的第二栏杆能够用于观景人员手扶或者依靠,使防护栏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立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立柱的主视图;
24.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6.图7为图1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7.图8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立柱;11、第一竖板;12、第二竖板;13、限位孔;14、顶板;15、加强筋;16、底座;2、支撑架;21、连接板;22、支撑板;221、安装孔;222、直角卡口;3、第一栏杆;31、第一杆体;32、第一连接件;321、腰型孔;33、连接腔;331、通孔;4、第二栏杆;41、第二杆体;4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 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路桥防护栏,包括立柱1和设置其上的第一栏杆3和第二栏杆4,第一栏杆3沿竖直方向在立柱1上穿设有多个,第二栏杆4通过支撑架2固定在立柱1顶部,第二栏杆4位于第一栏杆3靠近路面一侧;支撑架2包括连接板21和支撑板22,连接板21设置为l型折板,支撑板22垂直设置在连接板21上并通过连接板21与立柱1相连,在支撑板22上开设有安装孔221用于穿设第二栏杆4;第一栏杆3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杆体31,第二栏杆4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杆体41,相邻的两第一杆体31和相邻的两第二杆体41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栏设置在路肩外侧,立柱1埋设于路面以下,通过穿设于立柱1上的多个第一栏杆3能够对事故车辆起到有效的拦阻作用,设置在立柱1顶部的第二栏杆4能够用于观景人员手扶或者依靠,使防护栏更具实用性。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支撑板22设置为半圆形板结构,在支撑板22的圆弧侧对应连接板21设置有直角卡口222,并通过直角卡口222处与连接板21固定连接,连接板21通过螺栓与立柱1固定连接。
35.在实施过程中,连接板21选择常用的角钢等长度切割得到,支撑板22及设置其上的直角卡口222和安装孔221通过圆形薄片冲压切割成型,将连接板21的直角卡口222与连接板21的直角卡合后焊接固定,形成支撑架2的一体结构,再通过螺栓与立柱1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36.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21相对于支撑板22圆心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安装孔221位于同一竖直方向。支撑板22在连接板21上平行设置有两个,并焊接固定在连接板21上。第二栏杆4穿设同一立柱1顶部的两个安装孔221,使第二栏杆4的安装更加稳固。
3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横截面设置为工字型,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第一竖板11和连接两第一竖板11的第二竖板12;在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的顶端设置有顶板14,连接板21的两板体分别与顶板14和第一竖板11相贴合。在第二竖板12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3用于穿设第一栏杆3,在相邻两限位孔1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5。
38.具体的,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和顶板14均采用钢板且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6。在立柱1的埋设过程中,将立柱1与底座16的底板焊接固定,并在底座16内部注入水泥,将立柱1配合底座16一同埋入路面预先挖设的坑中后再浇筑混凝土完成立柱1的安装。
39.进一步的,在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4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腔33,贯穿连接腔33周向侧壁设置有通孔331,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均与连接腔33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分别对应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41上的连接腔33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在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的侧壁上分别对应两杆体上的通孔331开设有腰型孔321,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41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
4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分别配合第一杆体31间和第二杆体41间的固定连接,使第一栏杆3和第二栏杆4的装配或者拆卸过程中更加便捷,同时便于防护栏
的维修替换。
41.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和设置其上的第一栏杆(3)和第二栏杆(4),所述第一栏杆(3)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立柱(1)上穿设有多个,所述第二栏杆(4)通过支撑架(2)固定在所述立柱(1)顶部,所述第二栏杆(4)位于所述第一栏杆(3)靠近路面一侧;所述支撑架(2)包括连接板(21)和支撑板(22),所述连接板(21)设置为l型折板,所述支撑板(22)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1)上并通过所述连接板(21)与所述立柱(1)相连,在所述支撑板(22)上开设有安装孔(221)用于穿设所述第二栏杆(4);所述第一栏杆(3)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杆体(31),所述第二栏杆(4)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杆体(41),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杆体(31)和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杆体(41)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设置为半圆形板结构,在所述支撑板(22)的圆弧侧对应所述连接板(21)设置有直角卡口(222),并通过所述直角卡口(222)处与所述连接板(2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通过螺栓与所述立柱(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21)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2)圆心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所述安装孔(221)位于同一竖直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在所述连接板(21)上平行设置有两个,并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横截面设置为工字型,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第一竖板(11)和连接两所述第一竖板(11)的第二竖板(12);在所述第一竖板(11)和所述第二竖板(12)的顶端设置有顶板(14),所述连接板(21)的两板体分别与所述顶板(14)和所述第一竖板(11)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竖板(12)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3)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栏杆(3),在相邻两所述限位孔(1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桥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杆体(31)和所述第二杆体(4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腔(33),贯穿所述连接腔(33)周向侧壁设置有通孔(331),所述第一连接件(3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2)均与所述连接腔(3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2)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杆体(31)和所述第二杆体(41)上的所述连接腔(33)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侧壁上分别对应两杆体上的通孔(331)开设有腰型孔(321),所述第一杆体(31)和所述第二杆体(41)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桥防护栏,包括立柱和设置其上的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第一栏杆沿竖直方向在立柱上穿设有多个,第二栏杆通过支撑架固定在立柱顶部,第二栏杆位于第一栏杆靠近路面一侧;第一栏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杆体,第二栏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杆体,相邻的两第一杆体和相邻的两第二杆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防护栏设置在路肩外侧,立柱埋设于路面以下,通过穿设于立柱上的多个第一栏杆能够对事故车辆起到有效的拦阻作用,设置在立柱顶部的第二栏杆能够用于观景人员手扶或者依靠,通过设置连接件配合杆体间的固定连接,使栏杆的装配或者拆卸过程中更加便捷。使栏杆的装配或者拆卸过程中更加便捷。使栏杆的装配或者拆卸过程中更加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
胡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