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
背景技术:
2.电蒸锅也叫电
蒸笼,电蒸锅是一种在传统的木蒸笼、铝蒸笼、竹蒸笼等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用电热蒸汽原理来直接清蒸各种美食的厨房生活电器。电蒸锅主要用于家庭、饮食店、食堂、餐馆、饭店等场所清蒸或快速加热饭菜及各种其它食物,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炊具。
3.传统的电蒸锅多为一个锅体搭配多层蒸笼,在不使用时各个蒸笼之间无法收纳在一起,占据较大的厨房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蒸锅及其蒸笼不易收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包括锅体和可拆卸组合的依次设置在
所述锅体上的多个蒸笼,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蒸笼包括设置在所述蒸笼底部的
箅子和与所述箅子可拆卸组合的
侧壁,所述箅子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端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上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箅子与所述侧壁拆卸分离后,位于上端的所述箅子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与位于下端的所述箅子的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收纳,所述侧壁一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另一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侧壁与所述箅子拆卸分离后,所述侧壁可相互套设配合收纳。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外侧。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侧壁下端的直径,所述侧壁上端与位于上端的所述箅子的第一定位槽配合定位,所述侧壁下端与位于下端的所述箅子的第二定位槽配合定位,使所述侧壁与所述箅子在径向上相对固定。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蒸锅设置有与所述锅体和/或所述蒸笼配合的锅盖,所述锅盖的直径小于所述侧壁上端的直径。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侧壁配合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沿所述锅盖径向延伸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侧壁配合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的向下凸出设置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槽或侧壁配合,使所述锅盖与所述箅子或所述侧壁在径向上相对固定。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体沿周向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
定位部与所述箅子的第一定位槽配合,使所述箅子与所述锅体在径向上相对固定。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定位部设置有向所述锅体内侧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箅子配合抵接。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用于盛水的容置空间,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锅体一体设置。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相对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面向上凸出设置。
15.根据上述内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蒸笼的侧壁和箅子分体式设置,在收纳时,可将箅子和侧壁分别收纳,且箅子和侧壁还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组合,丰富了蒸笼的使用方式。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收纳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收纳剖面图;
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定位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定位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锅体1;容置空间1.1;第四定位部1.2;第二抵接部1.2.1;蒸笼2;箅子2.1;侧壁2.2;加热装置3;第一定位结构4;第一定位部4.1;第一定位槽4.1.1;第二定位部4.2;第二定位槽4.2.1;锅盖5;第二定位结构6;第一抵接部6.1;第三定位部6.2。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27.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8.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技术领
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技术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技术所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包括锅体和可拆卸组合的依次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多个蒸笼,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蒸笼包括设置在所述蒸笼底部的箅子和与所述箅子可拆卸组合的侧壁,所述箅子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端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上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箅子与所述侧壁拆卸分离后,位于上端的所述箅子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与位于下端的所述箅子的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收纳,所述侧壁一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另一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侧壁与所述箅子拆卸分离后,所述侧壁可相互套设配合收纳。
30.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包括锅体1和依次设置在锅体上的多个蒸笼2,锅体1内设置有用于盛水的容置空间1.1,容置空间1.1内设置有相对容置空间1.1底面向上凸出的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与锅体1一体设置,加热装置3可将容置空间1.1内的水加热为水蒸气,从而对放置在锅体1上端的蒸笼2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31.进一步的,蒸笼2与锅体1可拆卸组合,多个蒸笼2之间可拆卸组合。蒸笼2包括设置在蒸笼2底部的箅子2.1和与箅子2.1可拆卸组合的侧壁2.2,箅子2.1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用于与侧壁2.2和/或其他箅子2.1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4,第一定位结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4下端的第一定位部4.1和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4上端的第二定位部4.2。
32.进一步的,第一定位部4.1形成有第一定位槽4.1.1,第二定位部4.2形成有第二定位槽4.2.1,第一定位槽4.1.1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定位槽4.2.1外侧。当箅子2.1与侧壁2.2拆卸分离后,多个箅子2.1之间可通过第一定位结构4配合堆叠收纳,多个侧壁2.2之间可相互套设收纳。
33.具体的,堆叠收纳时,位于上端的箅子2.1通过第一定位部4.1与位于下端的箅子2.1的第二定位部4.2的第二定位槽4.2.1配合定位收纳;位于下端的箅子2.1通过第二定位部4.2与位于上端的箅子2.1的第一定位部4.1的第一定位槽4.1.1配合定位收纳。
34.具体的,侧壁2.2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侧壁2.2下端开口的直径,收纳时,多个侧壁2.2可相互套设。
35.具体的,蒸笼2在使用时,侧壁2.2上端与位于上端的箅子2.1的第一定位槽4.1.1配合定位,侧壁2.2下端与位于下端的箅子2.1的第二定位槽4.2.1配合定位,使侧壁2.2与箅子2.1在径向上相对固定。
36.进一步的,电蒸锅还设置有可与锅体1和/或蒸笼2配合的锅盖5,锅盖5的直径小于侧壁2.2上端的直径,使锅盖5在正常使用时可扣设在蒸笼2和/或锅体1上,在收纳时可将锅
盖5翻转,进而容置在侧壁2.2内。
37.具体的,锅盖5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与第一定位结构4或侧壁2.2或锅体1配合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6。第二定位结构6包括沿锅盖5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与第一定位结构4或侧壁2.2或锅体1配合抵接的第一抵接部6.1,以及与第一抵接部6.1连接的向下凸出设置的第三定位部6.2,第三定位部6.2可与第二定位槽4.2.1或侧壁2.2或锅体1配合,使锅盖5与箅子2.1或侧壁2.2或锅体1在径向上相对固定。
38.进一步的,锅体1沿周向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四定位部1.2,第四定位部1.2可与箅子2.1的第一定位槽4.1.1或与锅盖5的第二定位结构6配合,使箅子2.1或锅盖5与锅体1在径向上相对固定。
39.具体的,第四定位部1.2设置有向锅体1内侧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1.2.1,第二抵接部1.2.1与箅子2.1配合抵接。
40.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箅子2.1通过第一定位结构4与侧壁2.2组合成蒸笼2,具体的,侧壁2.2上端与位于上端的箅子2.1的第一定位槽4.1.1配合定位,侧壁2.2下端与位于下端的箅2.1子的第二定位槽4.2.1配合定位,使侧壁2.2与箅子2.1在径向上相对固定。根据需要将一层或多层蒸笼2通过第一定位结构4依次定位叠放在锅体1上,锅盖5盖设在锅体1或蒸笼2或箅子2.1上,并通过第二定位结构6与锅体1或蒸笼2或箅子2.1配合定位。
41.收纳时,将箅子2.1通过第一定位结构4堆叠在一起后,放置在锅体1上,并通过锅体1的第四定位部1.2与箅子2.1的第一定位槽4.1.1配合定位,将侧壁2.2开口直径较小的一端套设在其他侧壁2.2开口直径较大的一端内,多个侧壁2.2相互套设后定位在箅子2.1上,由于锅盖5直径小于侧壁2.2,将锅盖5翻转后可容置在收纳好的侧壁2.2内。
4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包括锅体和可拆卸组合的依次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多个蒸笼,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包括设置在所述蒸笼底部的箅子和与所述箅子可拆卸组合的侧壁,所述箅子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端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上端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箅子与所述侧壁拆卸分离后,位于上端的所述箅子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与位于下端的所述箅子的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收纳,所述侧壁一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另一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侧壁与所述箅子拆卸分离后,所述侧壁可相互套设配合收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侧壁下端的直径,所述侧壁上端与位于上端的所述箅子的第一定位槽配合定位,所述侧壁下端与位于下端的所述箅子的第二定位槽配合定位,使所述侧壁与所述箅子在径向上相对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蒸锅设置有与所述锅体和/或所述蒸笼配合的锅盖,所述锅盖的直径小于所述侧壁上端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侧壁配合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沿所述锅盖径向延伸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侧壁配合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的向下凸出设置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槽或侧壁配合,使所述锅盖与所述箅子或所述侧壁在径向上相对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沿周向设置有向上凸出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与所述箅子的第一定位槽配合,使所述箅子与所述锅体在径向上相对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部设置有向所述锅体内侧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箅子配合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用于盛水的容置空间,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锅体一体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相对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面向上凸出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包括锅体和可拆卸组合的依次设置在锅体上的多个蒸笼,锅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蒸笼包括设置在蒸笼底部的箅子和与箅子可拆卸组合的侧壁,箅子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下端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上端的第二定位部,箅子与侧壁拆卸分离后,位于上端的箅子通过第一定位部与位于下端的箅子的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收纳,侧壁一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另一端开口的直径,侧壁与箅子拆卸分离后,侧壁可相互套设配合收纳。本申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蒸笼不易收纳、占用过多厨房空间的技术问题。空间的技术问题。空间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杨天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未雨绸缪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