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现有在对古建筑上进行加装防雷装置时,需要安装到古建筑的顶部。
3.但是,在对防雷装置进行安装时,都是有损式安装,需要在古建筑上进行钻孔等操作,在古建筑上制作呈一个安装点,用于安装防雷装置,需要对古建筑进行破坏才能实现对装置的固定,不利于对古建筑进行保护。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古建筑上不能安装避雷针不能有损安装影响古建筑保护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l形的夹板一,所述夹板一的水平端开设有螺纹孔,夹板一的外侧设置有与倒立v型的夹板二,夹板二与夹板一上螺纹孔之间通过固定栓进行螺纹连接,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避雷针主体,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与避雷针主体底部连接的缓冲装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避雷针主体底端的滑块,滑块与滑动槽内部对应壁面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不锈钢弹簧柱。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宽度与滑动槽的内部宽度相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向下倾斜开设有贯穿安装板外壁的导流孔,导流孔的上端出口处与滑动槽的内部底面相对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夹板一与夹板二均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挡板。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通过在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夹板一和夹板二,将l形的夹板一内侧贴合在古建筑屋檐边一端壁面上,将夹板二贴合在屋檐边v型顶部两侧贴合,旋转固定栓将夹板二固定在夹板一上,将安装板牢牢地固定在古建筑屋檐边顶部,具有弹性的夹板一和夹板二不会对屋檐顶部表面造成磨损,方便将避雷针主体固定在古建筑屋檐顶部,相对传统有损固定,对古建筑屋檐顶部起到保护夹持的效果,稳定安装同时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
14.(2)、该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通过在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当设
备在运输时,不小心碰撞到避雷针主体时,避雷针主体通过滑动在滑动槽内部的两个不锈钢弹簧柱,通过两个不锈钢弹簧柱自身的弹力同步伸缩,带动避雷针主体在滑动槽的内部移动,减少外部对避雷针主体碰撞的冲击力,避免避雷针主体受到碰撞发生折断受损的情况发生。
15.(3)、该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通过在滑动槽的内部开设倾斜向下的导流孔,方便将滑动槽内部的雨水自动排出,避免残留的雨水对不锈钢弹簧柱造成水腐蚀。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雷装置安装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雷装置前侧局部安装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雷装置后侧局部安装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安装板;2、夹板一;3、夹板二;4、固定栓;5、滑动槽;6、滑块;7、避雷针主体;8、不锈钢弹簧柱;9、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下端安装有l形的夹板一2,夹板一2的水平端开设有螺纹孔,夹板一2的外侧设置有与倒立v型的夹板二3,夹板二3与夹板一2上螺纹孔之间通过固定栓4进行螺纹连接,夹板一2与夹板二3均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挡板,当夹板一2与夹板二3之间螺纹固定时,对安装板1牢牢地固定在屋檐边顶部,v字形的夹板一2紧密贴合在屋檐顶部外墙表面,增强与屋檐顶部外墙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夹板一2与夹板二3夹持固定,将安装板1固定在古建筑上,不会对古建筑外墙或者古建筑上瓦片造成损伤。
25.进一步的,安装板1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5,滑动槽5的内部设置有避雷针主体7。
26.进一步的,其中,滑动槽5的内部设置有与避雷针主体7底部连接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避雷针主体7底端的滑块6,滑块6的宽度与滑动槽5的内部宽度相同,滑块6
与滑动槽5内部对应壁面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不锈钢弹簧柱8,通过在滑动槽5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装置,当设备在运输时,不小心碰撞到避雷针主体7时,避雷针主体7通过滑动在滑动槽5内部的两个不锈钢弹簧柱8,通过两个不锈钢弹簧柱8自身的弹力同步伸缩,带动避雷针主体7在滑动槽5的内部移动,减少外部对避雷针主体7碰撞的冲击力,避免避雷针主体7受到碰撞发生折断受损的情况发生。
27.进一步的,滑动槽5的内部向下倾斜开设有贯穿安装板1外壁的导流孔9,导流孔9的上端出口处与滑动槽5的内部底面相对应,通过在滑动槽5的内部开设倾斜向下的导流孔9,方便将滑动槽5内部的雨水自动排出,避免残留的雨水对不锈钢弹簧柱8造成水腐蚀。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在安装板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夹板一2和夹板二3,将l形的夹板一2内侧贴合在古建筑屋檐边一端壁面上,将夹板二3贴合在屋檐边v型顶部两侧贴合,旋转固定栓4将夹板二3固定在夹板一2上,将安装板1牢牢地固定在古建筑屋檐边顶部,具有弹性的夹板一2和夹板二3不会对屋檐顶部表面造成磨损,方便将避雷针主体7固定在古建筑屋檐顶部,相对传统有损固定,对古建筑屋檐顶部起到保护夹持的效果。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下端安装有l形的夹板一(2),所述夹板一(2)的水平端开设有螺纹孔,夹板一(2)的外侧设置有与倒立v型的夹板二(3),夹板二(3)与夹板一(2)上螺纹孔之间通过固定栓(4)进行螺纹连接,安装板(1)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5),滑动槽(5)的内部设置有避雷针主体(7),滑动槽(5)的内部设置有与避雷针主体(7)底部连接的缓冲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避雷针主体(7)底端的滑块(6),滑块(6)与滑动槽(5)内部对应壁面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不锈钢弹簧柱(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的宽度与滑动槽(5)的内部宽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5)的内部向下倾斜开设有贯穿安装板(1)外壁的导流孔(9),导流孔(9)的上端出口处与滑动槽(5)的内部底面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一(2)与夹板二(3)均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挡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古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L形的夹板一,夹板一的水平端开设有螺纹孔,夹板一的外侧设置有与倒立V型的夹板二,夹板二与夹板一上螺纹孔之间通过固定栓进行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具有弹性的夹板一和夹板二,将L形的夹板一内侧贴合在古建筑屋檐边一端壁面上,将夹板二贴合在屋檐边V型顶部两侧贴合,旋转固定栓将夹板二固定在夹板一上,将安装板牢牢地固定在古建筑屋檐边顶部,具有弹性的夹板一和夹板二不会对屋檐顶部表面造成磨损,方便将避雷针主体固定在古建筑屋檐顶部,相对传统有损固定,对古建筑屋檐顶部起到保护夹持的效果。起到保护夹持的效果。起到保护夹持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郝春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郝春红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13:5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5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