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
工具,尤指一种
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2.手动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制造领域,而扳手尤为常见,其一般用来拧松或旋紧螺丝及螺帽、或是装设工具头(一字、十字等)来使用。一般常见的开口扳手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使用,若在较狭小的空间内则会碍于环境的限制,使扳手在转动些微度角度后便需取下,并重新套上螺丝或螺帽再转动,因而发展出棘轮扳手,让使用者无需从螺丝或螺帽上取下扳手,即可于狭小环境中持续转动使用。
3.然而,一般的棘轮扳手对于螺丝、螺帽或工具头的固定沟槽为穿槽,因此在使用时常会使螺丝、螺帽或工具头穿出棘轮扳手,而不易将固定沟槽固定在螺丝、螺帽或工具头上,导致在转动的过程中会滑脱或是切换不顺畅;且一般的棘轮扳手仅能够对应单一尺寸的螺丝、螺帽或工具头,而造成使用者需要备有不同尺寸的复数棘轮扳手以便使用,不仅增加花费、使用时需先寻对应尺寸、且所需的收纳空间大。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之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棘轮扳手可双面使用,且工件不会突出于工作端而能够方便操作。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用以对一工件施力转动,所述工件具
有一顶面,棘轮扳手包括一扳手本体及一棘轮,扳手本体具有一工作端,工作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
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于工作端设有贯穿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的一穿槽,棘轮可转动地设于穿槽内,棘轮的一端面形成有一第一工具槽,棘轮的另一端面形成连通第一工具槽的一第二工具槽,第一工具槽对应于第一端面配置且具有一第一止挡面,第二工具槽对应于第二端面配置且具有一第二止挡面,所述工件的至少一部分可选择性地容置于第一工具槽及第二工具槽的其中之一者,从而使所述顶面抵接在第一止挡面或第二止挡面。
7.优选地,其中该第一工具槽及该第二工具槽为错位配置。
8.优选地,其中该第一工具槽及该第二工具槽分别为不同大小的多边形槽。
9.优选地,其还包括一弹性扣环,该棘轮的内缘设有一环形槽,该弹性扣环容置于该环形槽内并弹性夹掣所述工件。
10.优选地,其中该棘轮的内缘形成有一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夹掣所述工件。
11.优选地,其还包括一固定扣环,该工作端设有连通该穿槽的一固定沟槽,该固定扣环容置于该固定沟槽内并弹性夹掣该棘轮。
12.优选地,其中该第一端面朝该穿槽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凸缘,该棘轮形成有一卡接部,该限位凸缘止挡该卡接部。
13.优选地,其中该固定沟槽邻近于该第二端面。
14.优选地,其中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皆为平面,且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该穿槽的贯穿方向。
15.优选地,其还包括一卡掣块,该卡掣块设于该工作端并具有一制动齿,该棘轮具有一外齿,该外齿啮合该制动齿。
16.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由于不同大小的第一工具槽及第二工具槽,能够适用于装设不同尺寸的所述工件,通过与第一止挡面或第二止挡面抵接,能够避免所述工件凸出于工作端。由于设于棘轮内的弹性扣环,能够夹掣固定所述工件而不易脱落。通过设于固定沟槽内的固定扣环,能够夹掣固定棘轮而不易脱落。由于限位凸缘止挡卡接部,能够初步对棘轮作定位。
附图说明
17.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8.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19.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20.图3本实用新型棘轮的立体外观图。
21.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端面的局部正视图。
22.图5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使用状态图(一)。
23.图6本实用新型棘轮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24.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端面的局部正视图。
25.图8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使用状态图(二)。
26.图9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使用状态图(三)。
27.图10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局部使用状态图。
28.附图标记:
29.10:扳手本体
30.11:工作端
31.111:第一端面
32.111a:限位凸缘
33.112:第二端面
34.113:穿槽
35.114:固定沟槽
36.20:棘轮
37.21:第一工具槽
38.211:第一止挡面
39.22:第二工具槽
40.221:第二止挡面
41.23:外齿
42.24:环形槽
43.25:限位槽
44.26:卡接部
45.27:环形凸缘
46.30:卡掣块
47.31:制动齿
48.40:弹性扣环
49.50:固定扣环
50.a:工件
51.a1: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52.在本说明书当中,提供了许多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彻底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没有一个或更多个该些特定的细节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其他情况下,则未显示或描述众所周知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5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用以对一工件a施力转动,所述工件a具有一顶面a1。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棘轮扳手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10及一棘轮20。
54.扳手本体10具有一工作端11。工作端1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111及一第二端面112,并在工作端11设有贯穿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的一穿槽 11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皆为平面,且第一端面111 及第二端面112相互平行并垂直于穿槽113的贯穿方向,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也可以皆为圆弧面或斜面、或是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皆为平面但不垂直于穿槽113的贯穿方向。
55.棘轮20可转动地设于穿槽113内,在棘轮20的一端面上形成有一第一工具槽21,并在棘轮20的另一端面上形成有一第二工具槽22。第一工具槽21对应于第一端面111配置且具有一第一止挡面211,第二工具槽22则对应于第二端面112配置且具有一第二止挡面221。第一工具槽21及第二工具槽22为相互连通且错位配置。又,第一工具槽21及第二工具槽22皆为多边形槽(如:角形、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
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工具槽21及第二工具槽22皆为正六边形槽,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工具槽21 及第二工具槽22的两个正六边形槽的边长为不同长度,由此第一工具槽21及第二工具槽22能分别装设不同大小的所述工件a,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56.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棘轮20于第一工具槽21的六边形角隅末端皆形成有前述之第一止挡面211,并于第二工具槽22的六边形角隅末端皆形成有前述之第二止挡面221,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工具槽21或第二工具槽22的部分角隅可以为贯穿至其所分别对应之棘轮20的另一端面,从而利于棘轮20的生产加工以降低成本,只要第一工具槽21及第二工具槽22的六边形角隅末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止挡面211及至少一第二止挡面221即可。
57.所述工件a可以为一字工具头、十字工具头、螺丝、螺帽或是其他具有多边形外缘
的工具零件。于本实施例中,图5及图8所示之所述工件a为十字工具头,图9所示之所述工件a则为螺丝。所述工件a的至少一部分可选择性地容置于第一工具槽21及第二工具槽22的其中之一,从而让所述顶面a1抵接在第一止挡面211或第二止挡面221而不会穿出工作端11。由此,使用者便能够依第一工具槽21或第二工具槽22的不同尺寸来选择而达到棘轮扳手双面皆能使用的功效,且所述工件a不会突出于工作端11而能够固定并方便使用者操作。
58.值得注意的是,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扳手还包括有一卡掣块30及一压缩弹簧(图未示出)。压缩弹簧及卡掣块30分别依序设置于工作端11内,且卡掣块30的一侧面裸露于穿槽113中,该侧面上形成有一制动齿 31。棘轮20于外缘形成有对应制动齿31啮合的一外齿23,由此,压缩弹簧能够使卡掣块30单向卡掣棘轮20,此属于公知且常见的单向棘轮扳手构造,并非本实用新型案的技术重点,故在此便不多作叙述,详细结构及作动方式可另参阅新型专利m361406u之记载。
59.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图5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还包括有一弹性扣环40,弹性扣环40设于棘轮20内并弹性夹掣所述工件a。具体而言,棘轮20于内缘凹设有一环形槽24,弹性扣环40容置在环形槽24内并弹性夹掣所述工件a。于本实施例中,环形槽24位于第一工具槽21及第二工具槽 22之间,且弹性扣环40为市售公规的c形扣环,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由此所述工件a不论是装设在第一工具槽21内或是第二工具槽22内,皆能够被弹性扣环40所夹掣固定而不易脱落。另外,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主要差别在于棘轮20的内缘凸出形成有一环形凸缘27。环形凸缘27夹掣固定所述工件a以避免其脱落,且所述工件a不论是装设在第一工具槽21内或是第二工具槽22内皆能受到环形凸缘27的夹掣固定。
60.又,请参阅图2、图5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还包括有一固定扣环50,且工作端11的内缘设有连通穿槽113的一固定沟槽114,固定扣环50 容置于固定沟槽114内并弹性夹掣棘轮20。较佳地,棘轮20的外缘设有供固定扣环50扣设的一限位槽25。又,第一端面111朝穿槽113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凸缘111a,且棘轮20的一侧面上形成有一卡接部26,限位凸缘111a用以止挡卡接部26而初步对棘轮20作定位,再借由前述之固定扣环50将棘轮20扣设固定。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扣环50所容置的固定沟槽114邻近于第二端面112而位于限位凸缘111a的相异侧,从而能够对棘轮20的两侧皆进行定位并有效固定,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61.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意图保护的范畴。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棘轮扳手,用以对一工件施力转动,所述工件具有一顶面,其特征在于,该棘轮扳手包括:一扳手本体,具有一工作端,该工作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于该工作端设有贯穿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的一穿槽;以及一棘轮,可转动地设于该穿槽内,该棘轮的一端面形成有一第一工具槽,该棘轮的另一端面形成有连通该第一工具槽的一第二工具槽,该第一工具槽对应于该第一端面配置且具有一第一止挡面,该第二工具槽对应于该第二端面配置且具有一第二止挡面;其中所述工件的至少一部分可选择性地容置于该第一工具槽及该第二工具槽的其中之一,从而使所述顶面抵接在该第一止挡面或该第二止挡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工具槽及该第二工具槽为错位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工具槽及该第二工具槽分别为不同大小的多边形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弹性扣环,该棘轮的内缘设有一环形槽,该弹性扣环容置于该环形槽内并弹性夹掣所述工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棘轮的内缘形成有一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夹掣所述工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固定扣环,该工作端设有连通该穿槽的一固定沟槽,该固定扣环容置于该固定沟槽内并弹性夹掣该棘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面朝该穿槽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凸缘,该棘轮形成有一卡接部,该限位凸缘止挡该卡接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沟槽邻近于该第二端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皆为平面,且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该穿槽的贯穿方向。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卡掣块,该卡掣块设于该工作端并具有一制动齿,该棘轮具有一外齿,该外齿啮合该制动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棘轮扳手,用以对具有顶面的工件施力转动,棘轮扳手包括扳手本体及棘轮,扳手本体具有工作端,工作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于工作端设有贯穿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的穿槽,棘轮设于穿槽内并在两端面分别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工具槽及第二工具槽,第一工具槽对应于第一端面配置且具有第一止挡面,第二工具槽对应于第二端面配置且具有第二止挡面,工件可选择性地容置于第一工具槽或第二工具槽,而使顶面抵接在第一止挡面或第二止挡面;由此,棘轮扳手可双面使用,且工件不会突出于工作端而能够方便操作。不会突出于工作端而能够方便操作。不会突出于工作端而能够方便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
林健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美事满工具(海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