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转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短视频软件的兴起,人们使用手机的场景越来越多,带有立起功能的手机壳也随之诞生,现有带有立起功能的手机壳中采用的转轴一般只能提供横向放置或竖向放置的单一功能,并且在竖向放置时支撑不稳,不便于使用。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支撑片;
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手机壳后侧的
开槽中,其可沿着开槽的长度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末端,其可沿着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连接线转动;所述支撑片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末端。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轴和第一转动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开槽中;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所述第一转动片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左下端设有用于与开槽相接的安装柱,右端间距设有若干第一铰接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片的左端间距设有若干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交错设置,并均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连接通孔。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部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铰接部上对应设有第二限位凸台。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轴和第二转动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转动片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中,使得所述第二转动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相铰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契合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该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末端。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转动片相契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转动片通过该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支撑片相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有第一限位
斜面;所述支撑片上设有第二限位斜面。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支撑片,能够进行二次展开,每次展开分别适用于手机壳横向、竖向时的支撑放置使用,并且设有的支撑片能够在第二次展
开,竖向放置时与放置面平行接触,提高立起时的支撑稳定性,对比于以往只能横向或竖向单一放置功能的转轴,具有放置方向丰富的优点。
16.并且,第一转动部中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一转动片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在第一转动片沿着第一连接轴转动至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凸台会与第二限位凸台相抵接,阻止第一转动片继续转动,起到第一次转动时的行程锁止的作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斜面;所述支撑片上设有第二限位斜面,在第二转动片沿着第二连接轴转动至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斜面会与第二限位斜面相抵接,阻止支撑片继续转动,起到第二次转动时的行程锁止的作用;上述结构起到展开后行程锁止,能够提供展开时的稳定作用,避免不自主转动造成倾倒。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部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次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次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6.1、手机壳;2、开槽;100、第一转动部;110、第一连接片;111、安装柱;112、第一铰接部;113、第一限位凸台;120、第一连接轴;130、第一转动片;131、第二铰接部;132、第二限位凸台;133、第一安装槽;134、第一限位斜面;140、第一连接通孔;200、第二转动部;210、第二连接片;220、第二连接轴;230、第二转动片;240、第二连接通孔;300、支撑片;310、第二安装槽;320、第二限位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0.如图1-图9所示,
31.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包括第一转动部100、第二转动部200和支撑片
300。
32.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手机壳1后侧的开槽2中,其可沿着开槽的长度方向转动;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100包括第一连接片110、第一连接轴120和第一转动片130;所述第一连接片110设置于开槽中;所述第一连接轴12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10上;所述第一转动片130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20转动连接;
34.所述第一连接片110的左下端设有用于与开槽相接的安装柱111,右端间距设有若干第一铰接部112;所述第一转动片130的左端间距设有若干第二铰接部131;所述第一铰接部112与所述第二铰接部131交错设置,并均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120的第一连接通孔140,第一连接片110与第一转动片130通过第一连接轴120相互铰接;
35.并且,所述第一铰接部112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113;所述第二铰接部131上对应设有第二限位凸台132,在第一转动片130沿着第一连接轴120转动至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凸台113会与第二限位凸台132相抵接,阻止第一转动片130继续转动,起到第一次展开时的行程锁止的作用。
36.所述第二转动部200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100的末端,其可沿着与所述第一转动部100的连接线转动;
37.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转动片130上自左向右斜向上设置;
38.所述第二转动部200包括第二连接片210、第二连接轴220和第二转动片230;所述第二连接片210和所述第二转动片230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240;所述第二连接轴220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40中,使得所述第二转动片230与所述第二连接片210相铰接;
39.所述第一折叠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片210相契合的第一安装槽133,所述第二连接片210通过该所述第一安装槽133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100的末端。
40.所述支撑片300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200的末端,用作二次展开时的支撑作用;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片30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转动片230相契合的第二安装槽310,所述第二转动片230通过该所述第二安装槽310与所述支撑片300相接。
42.所述第一转动部100上的所述第一转动片130设有第一限位斜面134;所述支撑片300上设有第二限位斜面320,在第二转动片230沿着第二连接轴220转动至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斜面134会与第二限位斜面320相抵接,阻止支撑片300继续转动,起到第二次转动时的行程锁止的作用。
43.工作原理:
44.继续参考图8,当需要横向放置时,手持第一转动片130、第二转动部200和支撑片300沿着第一连接轴120进行展开转动,在转动至第一限位凸台113与第二限位凸台132相抵接时,完成第一次展开,此时手机壳可横向支撑放置;
45.继续参考图9,当需要竖向放置时,在完成第一次展开后,手持支撑片300沿着第二连接轴220转动至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斜面134会与第二限位斜面320相抵接,完成第二次展开,此时手机壳可竖向支撑设置,此时支撑片300的水平面与手机的放置平台相平行。
4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转动部100、第二转动部200和支撑片300,能够进行二次展开,每次展开分别适用于手机壳横向、竖向时的支撑放置使用,并且设有的支撑片300能够在第二次展开,竖向放置时与放置面平行接触,提高立起时的支撑稳定性,对比于以往只能横向或竖向单一放置功能的转轴,具有放置方向丰富的优点。
47.并且,第一转动部100中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片110和第一转动片130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凸台113和第二限位凸台132,在第一转动片130沿着第一连接轴120转动至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凸台113会与第二限位凸台132相抵接,阻止第一转动片130继续转动,起到第一次转动时的行程锁止的作用;所述第一转动部100上设有第一限位斜面134;所述支撑片300上设有第二限位斜面320,在第二转动片230沿着第二连接轴220转动至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斜面134会与第二限位斜面320相抵接,阻止支撑片300继续转动,起到第二次转动时的行程锁止的作用;上述结构起到展开后行程锁止,能够提供展开时的稳定作用,避免不自主转动造成倾倒。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支撑片;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手机壳后侧的开槽中,其可沿着开槽的长度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末端,其可沿着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连接线转动;所述支撑片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轴和第一转动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开槽中;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所述第一转动片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左下端设有用于与开槽相接的安装柱,右端间距设有若干第一铰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片的左端间距设有若干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交错设置,并均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连接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铰接部上对应设有第二限位凸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轴和第二转动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转动片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中,使得所述第二转动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相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契合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该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末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转动片相契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转动片通过该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支撑片相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斜面;所述支撑片上设有第二限位斜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支架二次转动支撑转轴,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支撑片;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手机壳后侧的开槽中,其可沿着开槽的长度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末端,其可沿着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连接线转动;所述支撑片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末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支撑片,能够进行二次展开,每次展开分别适用于手机壳横向、竖向时的支撑放置使用,并且设有的支撑片能够在第二次展开,竖向放置时与放置面平行接触,提高立起时的支撑稳定性,对比于以往只能横向或竖向单一放置功能的转轴,具有放置方向丰富的优点。具有放置方向丰富的优点。具有放置方向丰富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蔡耀莹 彭国虎 卢江 区振辉 周鹏 林喜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华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