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
帐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户外旅行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旅行露营过程中,帐篷是不可或缺的产品。
3.如cn2062206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旅游帐篷,包括骨架,
所述的骨架包括底层框架、立柱和顶层框架;所述的底层框架由若干个第一方框架单元拼接连接而成的四方围栏式结构,每个第一方框架单元由两个第一横杆、两个第一纵杆、四个多通接头拼接连接而成;所述的立柱设置有四根,均设置在所述的底层框架围绕的区域中,立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的第一纵杆的高度;所述的顶层框架由若干个第二方框架单元拼接连接而成的四方围栏式结构,每个第二方框架单元由两个第二横杆、两个第二纵杆、四个多通接头拼接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旅游帐篷,结构简单,强度高,拆装方便,容量大。
4.上述现有技术虽有拼接搭建技术,但功能比较单一,日常使用时,帐篷底面直接与底面接触,且底部比较薄,当遇到地面潮湿或温度较低时,使用效果往往不佳,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旅游帐篷的底部较薄,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包括
篷布,所述篷布的前端开设有帐篷门,且帐篷门与篷布之间通过拉链连接;还包括第一充气垫,其设置于篷布的下端,所述第一充气垫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平行对称条形
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充气嘴,所述第一充气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气垫,且第二充气垫的底部有若干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充气垫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充气嘴;还包平底部,其设置于第二充气垫的下端,所述平底部的内部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魔术贴。
7.优选的,所述篷布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另一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支撑杆,且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套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脚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脚,且第一支撑脚与第二支撑脚之间通过骨架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支撑杆之间所成夹角为120度,所述第二支撑脚与骨架之间所成夹角为120度。
10.优选的,所述篷布表面的两侧相对开设有透气窗,且透气窗的内部安装有防蚊网。
11.优选的,所述篷布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挂衣袋,且挂衣袋的后端与篷布固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使用时,设置有充气垫,从而提供更好的户外宿营体验,且可以根据舒适程度调节充气垫的厚度,通过设置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可以通过魔术贴很好地定位,即使人翻身等动作也不会引起充气垫的位移,从而保证帐篷的稳定性和充气垫的稳定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搭建放置时,设置有支撑杆与支撑脚,支撑脚使帐篷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使得帐篷撑开后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加强了帐篷的防潮性能。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使用时,设置有布袋,能够在多人居住时将衣物分类,避免醒来时不到衣物,通过透气窗的设置,有利于空气流通,且外侧设有防蚊网,防止蚊虫进入帐篷内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垫拆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20.图中:1、篷布;2、帐篷门;3、第一充气垫;4、条形凹槽;5、第一充气嘴;6、第二充气垫;7、第一充气嘴;8、平底部;9、定位凹槽;10、魔术贴;11、连接杆;12、支撑杆;13、第一支撑脚;14、第二支撑脚;15、透气窗;16、挂衣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包括篷布1,篷布1的前端开设有帐篷门2,且帐篷门2与篷布1之间通过拉链连接;还包括第一充气垫3,其设置于篷布1的下端,第一充气垫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平行对称条形凹槽4,条形凹槽4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充气嘴5,第一充气垫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气垫6,且第二充气垫6的底部有若干定位凸起,第二充气垫6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充气嘴7;还包平底部8,其设置于第二充气垫6的下端,平底部8的内部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凹槽9,定位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魔术贴10。
23.请参阅图1,篷布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与另一连接杆1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2,且连接杆11与支撑杆12之间通过连接套活动连接;支撑杆1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脚13,第一支撑脚13与另一第一支撑脚13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脚14,且第一支撑脚13与第二支撑脚14之间通过骨架连接;第一支撑脚13与支撑杆12之间所成夹角为120度,第二支撑脚14与骨架之间所成夹角为120度;篷布1表面的两侧相对开设有透气窗15,且透气窗15的内部安装有防蚊网,通过该装置,使帐篷离地面有一定高度,撑开后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加强了帐篷的防潮性能。
24.请参阅图2,篷布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挂衣袋16,且挂衣袋16的后端与篷布1固定,通过该装置,方便人员休息露营时将衣物分类放置,避免衣物混乱,不方便拿取。
25.工作原理:帐篷搭建时,将第一支撑脚13和第二支撑脚14朝向帐篷侧边缘一侧翻折,通过第一支撑脚13和第二支撑脚14将骨架放置在地面上,使其帐篷不与地面接触,加强了帐篷的防潮性能,将支撑杆12穿过连接套捆绑于连接杆11上,篷布1的四角捆绑于支撑杆12上,根据需求对第一充气垫3和第二充气垫6进行充气,从而获得较舒适的宿营环境,避免地面温度较低时导致舒适度变差,当其第一充气垫3和第二充气垫6充气完成后,通过定位凹槽9与第二充气垫6底部定位凸起内的魔术贴10与平底部8上的另一魔术贴10之间粘黏连接,在定位凹槽9与定位凸起的作用下,使人翻身等动作也不会引起充气垫的位移,从而保证帐篷的稳定性和充气垫的稳定性,平底部8通过拉链与篷布1底部连接,至此,帐篷搭建完成,使用时,可将透气窗15前端的遮挡布拉开,有利于空气流通,因透气窗15带有防蚊网,可避免蚊虫进入帐篷内,当其休息露营时,可将衣物分类放置于挂衣袋16中,避免衣物混乱。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包括篷布(1),所述篷布(1)的前端开设有帐篷门(2),且帐篷门(2)与篷布(1)之间通过拉链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充气垫(3),其设置于篷布(1)的下端,所述第一充气垫(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平行对称条形凹槽(4),所述条形凹槽(4)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充气嘴(5),所述第一充气垫(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气垫(6),且第二充气垫(6)的底部有若干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充气垫(6)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充气嘴(7);还包括平底部(8),其设置于第二充气垫(6)的下端,所述平底部(8)的内部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凹槽(9),所述定位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魔术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与另一所述连接杆(1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2),且连接杆(11)与支撑杆(12)之间通过连接套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脚(13),所述第一支撑脚(13)与另一所述第一支撑脚(13)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脚(14),且第一支撑脚(13)与第二支撑脚(14)之间通过骨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13)与支撑杆(12)之间所成夹角为120度,所述第二支撑脚(14)与骨架之间所成夹角为12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1)表面的两侧相对开设有透气窗(15),且透气窗(15)的内部安装有防蚊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挂衣袋(16),且挂衣袋(16)的后端与篷布(1)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气垫的旅游帐篷,涉及旅游帐篷技术领域,包括篷布,所述篷布的前端开设有帐篷门,且帐篷门与篷布之间通过拉链连接;还包括第一充气垫,其设置于篷布的下端,所述第一充气垫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平行对称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充气嘴,所述第一充气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气垫,且第二充气垫的底部有若干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充气垫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充气嘴;还包平底部,其设置于第二充气垫的下端,所述平底部的内部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魔术贴,通过这种方式,对其帐篷及充气垫很好地定位,即使人翻身等动作也不会引起充气垫的位移,从而保证帐篷的稳定性和充气垫的稳定性。垫的稳定性。垫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
王春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