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花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
背景技术:
2.割圈绒提花机是一种将线圈进行切割进而使织物表面形成绒毛状的纹理图案的纺织设备。割圈绒提花体在织针的适配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采用刀钩一体的织针,另一种为采用刀钩分离的织针,这两种模式的机器各具有优缺点。采用刀钩一体的织针,其优点在于织针为单片结构,可以在较高转速下稳定工作,生产效率高,但其缺点在于其产品毛面均匀性一般。采用刀钩分离的织针,其优点在于其具有独立的切刀进行割圈,其产品毛面均匀性好,图案效果佳,但其缺点在于由于其采用
钩针、切刀的组合结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其可进行稳定工作的最高设备转速较低,生产效率较低。
3.市面上生产企业对上述两种设备的均有需求,采购两套设备的成本较高,因此需要一种能通过替换少量部件,实现两种织针均适配的割圈绒提花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进行机型转换的两用割圈绒提花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包括三角,三角上设有三角
轨迹,其特征在于:
6.三角包括通用
模块、刀钩一体替换模块、刀钩分离替换模块;
7.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一体的织针,通用模块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分离的织针;
8.三角轨迹包括切刀轨迹、钩针轨迹、中间针轨迹;
9.
所述切刀轨迹全部形成与通用模块上,所述切刀轨迹包括切刀升降段;
10.所述钩针轨迹、中间针轨迹一部分形成于通用模块上,一部分形成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上;
11.刀钩一体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一升降段、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适配刀钩一体的织针,织针经由钩针第一升降段或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带动进行升降切割动作;
12.刀钩分离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横移段、中间针横移段,所述切刀升降段、钩针横移段、中间针横移段呈上下位置对应布置,在通用模块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适配刀钩分离的织针,织针的切刀经过切刀升降段进行升降切割动作,同时钩针和中间针经由钩针横移段或中间针横移段保持低位横移通过。
13.进一步的,所述通用模块上具有短毛成型段、长毛成型段,所述短毛成型段和长毛成型段上下布置且位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的前侧,还包括第一长短毛选针器,所述第一长短毛选针器对应设于短毛成型段及长毛成型段处。
14.进一步的,所述通用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二升降段、中间针第二升降段,所述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位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的后侧;
15.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织针经由钩针第二升降段或中间针第二升降段带动进行升降切割动作;
16.在通用模块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织针经由钩针第二升降段或中间针第二升降段带动进行过渡动作。
17.进一步的,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所述钩针第一升降段、中间针第一升降段用于短毛圈切割,所述钩针第二升降段、中间针第二升降段用于长毛圈切割,还包括第二长短毛选针器,所述第二长短毛选针器设于钩针第一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前侧。
18.进一步的,所述刀钩一体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一过渡段、中间针第一过渡段,所述钩针第一过渡段位于钩针第一升降段前侧,所述中间针第一过渡段设于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前侧;
19.所述刀钩分离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二过渡段、中间针第二过渡段,所述钩针第二过渡段位于钩针横移段前侧,所述中间针第二过渡段位于中间针横移段前侧。
20.进一步的,还包括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通用复位三角;
21.所述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对应钩针第一过渡段及中间针第一过渡段位置,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在钩针第一过渡段及中间针第一过渡段的前端具有第一复位轨迹;
22.所述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对应钩针第二过渡段及中间针第二过渡段位置,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具有护针轨迹;
23.所述通用复位三角对应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位置,通用复位三角在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具有第二复位轨迹并延伸至前侧。
24.进一步的,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还包括短毛切纱轮、长毛切纱轮,所述短毛切纱轮对应钩针第一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一升降段位置,所述长毛切纱轮对应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位置。
25.进一步的,还包括编织选针器,所述编织选针器处于第一长短毛选针器前侧。
2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通过替换部分三角模块即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即适配刀钩一体织针的工作模式和适配刀钩分离织针的工作模式,生产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转换机型类型,满足产品需求;两用设备亦降低了企业设备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排布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整体排布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用模块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中标识对应如下:a1-通用模块、a2-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3-刀钩分离替换模块、b-切刀轨迹、b1-切刀升降段、c-钩针轨迹、c1-钩针第一升降段、c2-钩针横移段、c3-短毛成型段、c4-钩针第二升降段、c5-钩针第一过渡段位、c6-钩针第二过渡段、d-中间针轨迹、d1-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2-中间针横移段、d3-长毛成型段、d4-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5-中间针第一过渡段、d6-中间针第二过渡段、e1-第一长短毛选针器、e2-第二长短毛选针器、e3-编织选针器、f1-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f11-第一复位轨迹、f2-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f21-护针轨迹、f3-通用复位三角、g1-短毛切纱轮、g2-长毛切纱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36.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包括三角,三角上设有三角轨迹。
37.三角包括通用模块a1、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
38.通用模块a1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一体的织针,通用模块a1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分离的织针;
39.三角轨迹包括切刀轨迹b1、钩针轨迹c、中间针轨迹d;
40.所述切刀轨迹b全部形成与通用模块a1上,所述切刀轨迹b包括切刀升降段b1;
41.所述钩针轨迹c、中间针轨迹d一部分形成于通用模块a1上,一部分形成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上;
42.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上具有钩针第一升降段c1、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在通用模块a1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组合使用状态下,适配刀钩一体的织针,织针经由钩针第一升降段c1或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带动进行升降切割动作;
43.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上具有钩针横移段c2、中间针横移段d2,所述切刀升降段b1、钩针横移段c1、中间针横移段d2呈上下位置对应布置,在通用模块a1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组合使用状态下,适配刀钩分离的织针,织针的切刀经过切刀升降段b1进行升降切割动作,同时钩针和中间针经由钩针横移段c2或中间针横移段d2保持低位横移通过。
44.通用模块a1上具有短毛成型段c3、长毛成型段d3,所述短毛成型段c3和长毛成型段d3上下布置且位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的前侧,还包括第一长短毛选针器e1,所述第一长短毛选针器e1对应设于短毛成型段c3及长毛成型段d3处。
45.所述通用模块a1上具有钩针第二升降段c4、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4,所述钩针第二升降段c4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4位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的后侧;
46.在通用模块a1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组合使用状态下,织针经由钩针第二升降段c4或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4带动进行升降切割动作;
47.在通用模块a1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组合使用状态下,织针经由钩针第二升降段c4或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4带动进行过渡动作。
48.在通用模块a1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组合使用状态下,所述钩针第一升降段c1、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用于短毛圈切割,所述钩针第二升降段c4、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4用于长毛圈切割,还包括第二长短毛选针器e2,所述第二长短毛选针器e2设于钩针第一升降段c1及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前侧。
49.所述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上具有钩针第一过渡段c5、中间针第一过渡段d5,所述钩针第一过渡段位c5于钩针第一升降段c1前侧,所述中间针第一过渡段设d5于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前侧;
50.所述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上具有钩针第二过渡段c6、中间针第二过渡段d6,所述钩针第二过渡段c6位于钩针横移段c2前侧,所述中间针第二过渡段d6位于中间针横移段d2前侧。
51.还包括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f1、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f2、通用复位三角f3;
52.所述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f1对应钩针第一过渡段c5及中间针第一过渡段d5位置,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f1在钩针第一过渡段及中间针第一过渡段的前端具有第一复位轨迹f11;
53.所述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f2对应钩针第二过渡段c6及中间针第二过渡段c6位置,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f2具有护针轨迹f21;
54.所述通用复位三角f3对应钩针第二升降段c4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位置,通用复位三角f3在钩针第二升降段c4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4具有第二复位轨迹f31并延伸至前侧。
55.在通用模块a1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组合使用状态下,还包括短毛切纱轮g1、长毛切纱轮g2,所述短毛切纱轮g1对应钩针第一升降段c1及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位置,所述长毛切纱轮g2对应钩针第二升降段c4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d4位置。
56.还包括编织选针器e3,所述编织选针器e3处于第一长短毛选针器e1前侧。
57.以下分别通过适配刀钩一体的织针和适配刀钩分离的织针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进一步说明。
58.实施例一:适配刀钩一体的织针,采用选取通用模块a1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a2组合方式、选取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f1与通用复位三角f3的组合方式。(参考图1、图3、图4、图6所示)。
59.s1.各织针首先经过编织选针器e3将不需要参加编织的织针筛选掉,仅保留参与编织的织针。
60.s2.而后再经过第一长短毛选针器e1,根据花形选择长毛编织或短毛编织,若选择短毛编织则中间针不进入中间针轨迹d,钩针进入短毛成型段c3轨迹内,织针下拉一较短距离,若选择长毛编织则中间针进入长毛成型段d3,织针下拉一端较长距离。
61.s3.随后织针由钩针第一过渡段位c5或中间针第一过渡段d5进行引导通过,在该过程中各织针经过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f1的第一复位轨迹f11,将各中间针进行复位。
62.s4.第二长短毛选针器e2筛选掉对应长毛编织的各中间针,仅保留对应短毛编织的各中间针,使对应短毛编织的中间针进入到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在钩针第一升降段c1和中间针第一升降段d1的作用下,织针进行升降动作,配合短毛切纱轮g1,使织针上端的刀刃部对短毛圈进行切割,
63.s5.随后各织针经过通用复位三角,使各中间针复位,所有钩针由第四升降段c4带动升降,其中拉动长毛的钩针,将配合长毛切纱轮g2,使织针上端的刀刃部对长毛圈进行切割。
64.s6.完成一个编织单元,进入下一编织单元并回到s1重复上述步骤。
65.实施例二:适配刀钩分离的织针,采用选取通用模块a1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a3组
合方式、选取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f2与通用复位f3三角的组合方式、第二长短毛选针器e2不安装或不参与工作。(参考图2、图3、图5、图7所示)
66.s1.各织针首先经过编织选针器e3将不需要参加编织的织针筛选掉,仅保留参与编织的织针。
67.s2.而后再经过第一长短毛选针器e1,根据花形选择长毛编织或短毛编织,若选择短毛编织则中间针不进入中间针轨迹d,钩针进入短毛成型段c3轨迹内,织针下拉一较短距离,若选择长毛编织则中间针进入长毛成型段d3,织针下拉一端较长距离。
68.s3.随后织针由钩针第二过渡段位c6或中间针第二过渡段d6进行引导通过,在该过程中各织针由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f2的护针轨迹f21护针通过。
69.s4.短毛编织状态下,钩针由钩针横移段c2由低位横移通过,长毛编织状态下,中间针由中间针横移段d2带动使钩针由低位横移通过;同时在该过程中,切刀由切刀轨迹b的切刀升降段b1的带动下做升降运动,进而对毛圈进行切割。
70.s5.随后各织针经过通用复位三角,使各中间针复位,所有钩针由第四升降段c4带动升降,该过程为对各织针的过渡整理。
71.s6.完成一个编织单元,进入下一编织单元并回到s1重复上述步骤。
7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包括三角,三角上设有三角轨迹,其特征在于:三角包括通用模块、刀钩一体替换模块、刀钩分离替换模块;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一体的织针,通用模块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分离的织针;三角轨迹包括切刀轨迹、钩针轨迹、中间针轨迹;所述切刀轨迹全部形成与通用模块上,所述切刀轨迹包括切刀升降段;所述钩针轨迹、中间针轨迹一部分形成于通用模块上,一部分形成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上;刀钩一体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一升降段、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适配刀钩一体的织针,织针经由钩针第一升降段或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带动进行升降切割动作;刀钩分离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横移段、中间针横移段,所述切刀升降段、钩针横移段、中间针横移段呈上下位置对应布置,在通用模块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适配刀钩分离的织针,织针的切刀经过切刀升降段进行升降切割动作,同时钩针和中间针经由钩针横移段或中间针横移段保持低位横移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模块上具有短毛成型段、长毛成型段,所述短毛成型段和长毛成型段上下布置且位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的前侧,还包括第一长短毛选针器,所述第一长短毛选针器对应设于短毛成型段及长毛成型段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二升降段、中间针第二升降段,所述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位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或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的后侧;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织针经由钩针第二升降段或中间针第二升降段带动进行升降切割动作;在通用模块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织针经由钩针第二升降段或中间针第二升降段带动进行过渡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所述钩针第一升降段、中间针第一升降段用于短毛圈切割,所述钩针第二升降段、中间针第二升降段用于长毛圈切割,还包括第二长短毛选针器,所述第二长短毛选针器设于钩针第一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前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钩一体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一过渡段、中间针第一过渡段,所述钩针第一过渡段位于钩针第一升降段前侧,所述中间针第一过渡段设于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前侧;所述刀钩分离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二过渡段、中间针第二过渡段,所述钩针第二过渡段位于钩针横移段前侧,所述中间针第二过渡段位于中间针横移段前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通用复位三角;所述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对应钩针第一过渡段及中间针第一过渡段位置,刀钩一体替换复位三角在钩针第一过渡段及中间针第一过渡段的前端具有第一复位轨迹;
所述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对应钩针第二过渡段及中间针第二过渡段位置,刀钩分离替换复位三角具有护针轨迹;所述通用复位三角对应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位置,通用复位三角在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具有第二复位轨迹并延伸至前侧。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在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状态下,还包括短毛切纱轮、长毛切纱轮,所述短毛切纱轮对应钩针第一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一升降段位置,所述长毛切纱轮对应钩针第二升降段及中间针第二升降段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编织选针器,所述编织选针器处于第一长短毛选针器前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花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用割圈绒提花机。该设备的三角包括通用模块、刀钩一体替换模块、刀钩分离替换模块;通用模块与刀钩一体替换模块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一体的织针,通用模块与刀钩分离替换模块组合使用,适用于刀钩分离的织针;三角轨迹包括切刀轨迹、钩针轨迹、中间针轨迹;所述切刀轨迹形成与通用模块上,刀钩一体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第一升降段、中间针第一升降段,刀钩分离替换模块上具有钩针横移段、中间针横移段。通过替换部分三角模块即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生产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转换机型类型,满足产品需求;两用设备降低了企业设备采购成本。两用设备降低了企业设备采购成本。两用设备降低了企业设备采购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幸友成 郑加新 李小兰 杨彩双 游泳 吴丽辉 陈邓生玉 曾丽梅 邱燕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泉州恒毅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