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夹层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


背景技术:



2.夹层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抽真空)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永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常用的夹层玻璃中间膜有:pvb、sgp、eva、pu 等。
3.夹层玻璃由于其具有产品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所以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内被广泛应用,相应的夹层玻璃生产设备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行业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夹层玻璃生产设备采用热传导的方式对中间膜进行加热,由于热传导需要一定时间,加热装置不能快速均匀地对玻璃之间的中间膜进行快速加热,所以导致生产效率极低,加热效果不佳。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910406389.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干法夹层玻璃生产设备,包括辊压炉体,辊压炉体内沿玻璃移动的方向间隔设置有传送辊道,传送辊道的上侧和下侧均沿玻璃移动的方向间隔设置有中波辐射管,传送辊道和中波辐射管的轴向均垂直于玻璃移动的方向,中波辐射管远离玻璃的一侧套设有弧形的反辐射背板。
5.该玻璃生产设备下侧的中波辐射管只能够设置在传送辊道之间,传送辊道为了能够顺利输送玻璃,其直径必须足够大,如果传送辊道的直径过小会存在传送辊道转速过快、结构强度较低、传送过程容易打滑等问题,而较大直径的传送辊道又会对中波辐射管产生的辐射进行遮挡和吸收,从而影响加热效果,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上述玻璃生产设备在加热过程中所有加热设备(包括加热灯管、风机等)必须同时全部处于开启状态,如果输送辊在横向上没有摆满夹层玻璃的时候,所有加热设备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就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分区加热、节约能源的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包括加热室主体,所述加热室主体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横向的输送辊,所述加热室主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供玻璃通过的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配合形成波浪状,所述加热室主体内安装有若干根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所述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均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下加热灯管设于凹陷部内,所述下加热灯管的上边沿与凸出部的上边沿之间具有间隙h1,所述上加热灯管设于输送辊的上方,所述上加热灯管与输送辊的凸出部的上边沿之间具有供玻璃通过的间隙h2。
9.本玻璃滚辊压机的加热室通过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
该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玻璃之间的中间膜,具有加热速度快,能量损耗少的优点;本加热室中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均沿纵向设置并且沿横向间隔安装,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可以根据待加热玻璃的宽度来开启对应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使有夹层玻璃通过的位置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开启,没有夹层玻璃经过的位置上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可以不用开启,从而实现加热室内的分区加热,有利于节约能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在较粗的横向设置的传送辊道之间,下加热灯管纵向设置并且设于输送辊的凹陷部内能够有效的减少热辐射被输送辊遮挡和吸收的面积,降低热辐射的损耗,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
10.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所有输送辊上对应的凸出部在纵向上对齐设置,所述下加热灯管呈长条状,所述下加热灯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下加热灯管的下定位件;所述上加热灯管与下加热灯管对应设置,所述上加热灯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加热灯管的上定位件。
11.纵向对齐设置的凸出部能够使玻璃在输送辊上传送时更为稳定,避免玻璃在横向上偏移,同时还能够使下加热灯管的安装更为方便。
12.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所述下加热灯管沿纵向呈蛇形设置,所述下加热灯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下加热灯管的下定位件;所述上加热灯管与下加热灯管对应设置,所述上加热灯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加热灯管的上定位件。
13.上述蛇形设置的下加热灯管虽然在安装上更为困难,但也能够实现分区控温,同时蛇形结构的下加热灯管其加热面积更大,加热效果更好,能够更快速的对中间膜进行加热。
14.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所述下加热灯管的下方设有下反射板,所述上加热灯管的上方设有上反射板。
15.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配合能够使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发出的热辐射在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之间不断反射,除了小部分被输送辊吸收外,大部分均直接作用在中间膜上,用于加热中间膜,使中间膜能够完全融化,有利于提高本加热室的加热效率,有利于节约电力资源。
16.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所述下加热灯管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安装部,所述下定位件与下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反射板上设有与下安装部配合的下通孔;所述上加热灯管的两端向上弯折形成上安装部,所述上定位件与上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反射板上设有与上安装部配合的上通孔。
17.本加热室中,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的设计能够避免上定位件、下定位件以及电线等位于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之间,从而避免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产生的热辐射被上定位件、下定位件以及电线等吸收,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辐射的损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进一步的,也能够避免电线被加热从而产生安全隐患,有利于提高本加热室的安全性。
18.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所述加热室主体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侧安装板,所述侧安装板沿横向设置,所述下定位件与侧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加热灯管端部的连接电线位于侧安装板的外侧,所述下反射板的前端或后端均从对应的侧安装板上方向外伸出并将连接电线覆盖。
19.当下加热灯管的端部不弯折时,侧安装板的设计便于对下加热灯管进行固定,下
反射板的前端或后端均从对应的侧安装板上方向外伸出并将连接电线覆盖的设计能够对连接电线进行保护,避免连接电线被下加热灯管和上加热灯管加热,有利于提高本加热室的安全性。
20.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所述下加热灯管设于输送辊的上侧。
21.上述下加热灯管设置在输送辊的上侧,能够避免输送辊中凹陷部对下加热灯管进行遮挡,也能够减少输送辊中凸出部对下加热灯管的遮挡面积,从而使下加热灯管产生的热辐射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玻璃间的中间膜上,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损耗,节约资源。
22.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每根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均连接有单独的控制开关,或者每对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所述加热室主体的前端设有传感器。每根上加热灯管和/或下加热灯管均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控制更为精准。
23.相邻的若干根下加热灯管组成一个下加热灯组,与下加热灯管相对位置的上加热灯管组成一个上加热灯组,每个上加热灯组和下加热灯组均连接有单独的控制开关,或者每对上加热灯组和下加热灯组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所述加热室主体的前端设有传感器。
24.若干根下加热灯管组成一个下加热灯组,若干根上加热灯管组成一个上加热灯组时,每个下加热灯组和/或上加热灯组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控制精度有所降低,但成本和控制难度降低;可以根据本玻璃辊压设备的生产的夹层玻璃的品质以及对精度的需求来确定相应的控制方式。
25.进一步的,在没有传感器的情况下,需要工人根据玻璃的宽度,手动将对应的下加热灯管和上加热灯管打开,从而实现分区控制;设置传感器后,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感应玻璃的宽度,然后控制器自动控制对应的下加热灯管和上加热灯管打开,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方便精准;上述的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或视觉传感器。
26.在上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中,所述输送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外轴承,所述外轴承通过轴承座与加热室主体固定连接。
27.本输送辊通过外轴承和轴承座与加热室主体可转动连接,输送辊的一端连接有传动机构,输送辊由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有输送辊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玻璃在纵向上移动。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待加热的夹层玻璃即将进入加热室主体内时,位于加热室主体前侧的传感器检测夹层玻璃的宽度,控制器根据夹层玻璃的宽度控制对应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打开,实现分区加热;夹层玻璃继续向后移动,通过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产生的红外热辐射直接对玻璃之间的中间膜进行加热,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能够对红外线进行漫反射,增加热辐射的利用率。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30.本玻璃滚辊压机的加热室通过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玻璃之间的中间膜,具有加热速度快,能量损耗少的优点;本加热室中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均沿纵向设置并且沿横向间隔安装,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可以根据待加热玻璃的宽度来开启对应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使有夹层玻璃通过的位置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开启,没有夹层玻璃经过的位置上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可以不用开启,从而实现加热室内的分区加热,有利于节约能源;相比于现
有技术中设置在较粗的横向设置的传送辊道之间,下加热灯管纵向设置并且设于输送辊的凹陷部内能够有效的减少热辐射被输送辊遮挡和吸收的面积,降低热辐射的损耗,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的宽度是指玻璃在输送辊轴向上的长度。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33.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室主体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室主体上部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辊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辊和下加热灯管端部的局部放大图一。
39.图9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4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辊和下加热灯管端部的局部放大图二。
41.图中,1、加热室主体;11、缺口;12、侧安装板;2、输送辊;21、凸出部;22、凹陷部;23、外轴承;24、轴承座;3、上加热灯管;31、上定位件; 32、上安装部;4、下加热灯管;41、下定位件;42、下安装部;43、连接电线; 5、上反射板;51、上通孔;6、下反射板;61、下通孔;7、控制开关;8、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附图中的箭头x为横向,附图中的箭头y为纵向。
43.本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包括加热室主体1,加热室主体1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横向的输送辊2,加热室主体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供玻璃通过的缺口11,输送辊2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凸出部21和凹陷部22,凸出部21和凹陷部22配合形成波浪状,加热室主体1内安装有若干根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均沿横向间隔设置,下加热灯管4设于凹陷部22内,下加热灯管4的上边沿与凸出部21的上边沿之间具有间隙h1,上加热灯管3设于输送辊2的上方,上加热灯管3与输送辊2的凸出部21的上边沿之间具有供玻璃通过的间隙h2。
44.本玻璃滚辊压机的加热室通过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玻璃之间的中间膜,具有加热速度快,能量损耗少的优点;本加热室中的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均沿纵向设置并且沿横向间隔安装,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可以根据待加热玻璃的宽度来开启对应的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使有夹层玻璃通过的位置的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开启,没有夹层玻璃经过的位置上的上加热灯管3 和下加热灯管4可以不用开启,从而实现加热室内的分区加热,有利于节约能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在较粗的横向设置的传送辊道之间,下加热灯管4 纵向设置并且设于输送辊2的凹陷部22内能够有效的减少热辐射被输送辊2遮挡和吸收的面积,降
低热辐射的损耗,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
45.如图2-4所示,所有输送辊2上对应的凸出部21在纵向上对齐设置,下加热灯管4呈长条状,下加热灯管4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下加热灯管4的下定位件41;上加热灯管3与下加热灯管4对应设置,上加热灯管3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加热灯管3的上定位件31。纵向对齐设置的凸出部21能够使玻璃在输送辊2上传送时更为稳定,避免玻璃在横向上偏移,同时还能够使下加热灯管4的安装更为方便。
46.作为另一种方案,下加热灯管4沿纵向呈蛇形设置,下加热灯管4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下加热灯管4的下定位件41;上加热灯管3与下加热灯管4对应设置,上加热灯管3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加热灯管3的上定位件31。上述蛇形设置的下加热灯管4虽然在安装上更为困难,但也能够实现分区控温,同时蛇形结构的下加热灯管4其加热面积更大,加热效果更好,能够更快速的对中间膜进行加热。
47.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下加热灯管4的下方设有下反射板6,上加热灯管3的上方设有上反射板5。上反射板5和下反射板6配合能够使上加热灯管3 和下加热灯管4发出的热辐射在上反射板5和下反射板6之间不断反射,除了小部分被输送辊2吸收外,大部分均直接作用在中间膜上,用于加热中间膜,使中间膜能够完全融化,有利于提高本加热室的加热效率,有利于节约电力资源。
48.如图7和图8所示,下加热灯管4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安装部42,下定位件41与下安装部42固定连接,下反射板6上设有与下安装部42配合的下通孔61;上加热灯管3的两端向上弯折形成上安装部32,上定位件31与上安装部32固定连接,上反射板5上设有与上安装部32配合的上通孔51。本加热室中,上安装部32和下安装部42的设计能够避免上定位件31、下定位件41以及电线等位于上反射板5和下反射板6之间,从而避免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产生的热辐射被上定位件31、下定位件41以及电线等吸收,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辐射的损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进一步的,也能够避免电线被加热从而产生安全隐患,有利于提高本加热室的安全性。
49.如图10所示,加热室主体1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侧安装板12,侧安装板 12沿横向设置,下定位件41与侧安装板12固定连接,下加热灯管4端部的连接电线43位于侧安装板12的外侧,下反射板6的前端或后端均从对应的侧安装板12上方向外伸出并将连接电线43覆盖。当下加热灯管4的端部不弯折时,侧安装板12的设计便于对下加热灯管4进行固定,下反射板6的前端或后端均从对应的侧安装板12上方向外伸出并将连接电线43覆盖的设计能够对连接电线43进行保护,避免连接电线43被下加热灯管4和上加热灯管3加热,有利于提高本加热室的安全性。
50.如图3和图4所示,下加热灯管4设于输送辊2的上侧。上述下加热灯管4 设置在输送辊2的上侧,能够避免输送辊2中凹陷部22对下加热灯管4进行遮挡,也能够减少输送辊2中凸出部21对下加热灯管4的遮挡面积,从而使下加热灯管4产生的热辐射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玻璃间的中间膜上,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损耗,节约资源。
51.如图1和图7所示,每根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均连接有单独的控制开关7,或者每对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7,加热室主体1的前端设有传感器8。每根上加热灯管3和/或下加热灯管4均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7,控制更为精准。
52.作为另一种方案,相邻的若干根下加热灯管4组成一个下加热灯组,与下加热灯管
4相对位置的上加热灯管3组成一个上加热灯组,每个上加热灯组和下加热灯组均连接有单独的控制开关7,或者每对上加热灯组和下加热灯组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7,加热室主体1的前端设有传感器8。若干根下加热灯管4组成一个下加热灯组,若干根上加热灯管3组成一个上加热灯组时,每个下加热灯组和/或上加热灯组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7,控制精度有所降低,但成本和控制难度降低;可以根据本玻璃辊压设备的生产的夹层玻璃的品质以及对精度的需求来确定相应的控制方式。
53.进一步的,在没有传感器8的情况下,需要工人根据玻璃的宽度,手动将对应的下加热灯管4和上加热灯管3打开,从而实现分区控制;设置传感器8 后,可以通过传感器8来感应玻璃的宽度,然后控制器自动控制对应的下加热灯管4和上加热灯管3打开,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方便精准;上述的传感器8为位置传感器8或视觉传感器8。
54.如图1、图6和图9所示,输送辊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外轴承23,外轴承 23通过轴承座24与加热室主体1固定连接。本输送辊2通过外轴承23和轴承座24与加热室主体1可转动连接,输送辊2的一端连接有传动机构,输送辊2 由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有输送辊2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玻璃在纵向上移动。
5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待加热的夹层玻璃即将进入加热室主体1 内时,位于加热室主体1前侧的传感器8检测夹层玻璃的宽度,控制器根据夹层玻璃的宽度控制对应的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打开,实现分区加热;夹层玻璃继续向后移动,通过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产生的红外热辐射直接对玻璃之间的中间膜进行加热,上反射板5和下反射板6能够对红外线进行漫反射,增加热辐射的利用率。
56.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定义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包括加热室主体(1),所述加热室主体(1)内沿纵向间隔设置有横向的输送辊(2),所述加热室主体(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供玻璃通过的缺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2)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凸出部(21)和凹陷部(22),所述凸出部(21)和凹陷部(22)配合形成波浪状,所述加热室主体(1)内安装有若干根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所述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均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下加热灯管(4)设于凹陷部(22)内,所述下加热灯管(4)的上边沿与凸出部(21)的上边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加热灯管(3)设于输送辊(2)的上方,所述上加热灯管(3)与输送辊(2)的凸出部(21)的上端之间具有供玻璃通过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所有输送辊(2)上对应的凸出部(21)在纵向上对齐设置,所述下加热灯管(4)呈长条状,所述下加热灯管(4)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下加热灯管(4)的下定位件(41);所述上加热灯管(3)与下加热灯管(4)对应设置,所述上加热灯管(3)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加热灯管(3)的上定位件(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灯管(4)沿纵向呈蛇形设置,所述下加热灯管(4)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下加热灯管(4)的下定位件(41);所述上加热灯管(3)与下加热灯管(4)对应设置,所述上加热灯管(3)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上加热灯管(3)的上定位件(3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灯管(4)的下方设有下反射板(6),所述上加热灯管(3)的上方设有上反射板(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灯管(4)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安装部(42),所述下定位件(41)与下安装部(42)固定连接,所述下反射板(6)上设有与下安装部(42)配合的下通孔(61);所述上加热灯管(3)的两端向上弯折形成上安装部(32),所述上定位件(31)与上安装部(32)固定连接,所述上反射板(5)上设有与上安装部(32)配合的上通孔(5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主体(1)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侧安装板(12),所述侧安装板(12)沿横向设置,所述下定位件(41)与侧安装板(12)固定连接,所述下加热灯管(4)端部的连接电线(43)位于侧安装板(12)的外侧,所述下反射板(6)的前端或后端均从对应的侧安装板(12)上方向外伸出并将连接电线(43)覆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灯管(4)设于输送辊(2)的上侧。8.根据权利要求1-3和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每根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均连接有单独的控制开关(7),或者每对上加热灯管(3)和下加热灯管(4)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7),所述加热室主体(1)的前端设有传感器(8)。9.根据权利要求1-3和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若干根下加热灯管(4)组成一个下加热灯组,与下加热灯管(4)相对位置的上加热灯管(3)组成一个上加热灯组,每个上加热灯组和下加热灯组均连接有单独的控制开关(7),或者每对上加热灯组和下加热灯组连接有一个控制开关(7),所述加热室主体(1)的前端设有传感器(8)。10.根据权利要求1-3和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其特征在于:所
述输送辊(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外轴承(23),所述外轴承(23)通过轴承座(24)与加热室主体(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属于夹层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工作时所有加热设备必须全部开启,能源浪费严重等技术问题。本玻璃辊压设备的加热室的输送辊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凸出部和凹陷部,凸出部和凹陷部配合形成波浪状,加热室主体内安装有若干根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均沿横向间隔设置,下加热灯管设于凹陷部内,下加热灯管的上边沿与凸出部的上边沿之间具有间隙,上加热灯管设于输送辊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中纵向设置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可以根据待加热玻璃的宽度来开启对应的上加热灯管和下加热灯管,从而实现加热室的分区加热,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节约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

陈雨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陈雨诗

技术研发日:

2022.06.13

技术公布日:

2022/12/9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8:1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15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灯管   所述   玻璃   反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