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电解铜箔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
背景技术:
2.铜箔是锂离子电池及印制电路板中关键性的导电材料,随着锂离子电池朝着高容量化、薄型化、高密度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铜箔也朝着具有超薄、低轮廓、高强度、高延展性等高品质高性能的方向发展,而其性能与铜箔结构及表面处理密切相关。电解铜箔面密度差值越小等级就越高,但面密度差值缩小会给生产造成难度。
3.实际生产过程中,电解铜箔生箔电解槽通过底部进液,由若干进液管直接通入槽体底部,无法独立调节流量,尽管目前有部分配液装置能够实现独立调节流量,但流量控制精度较差,仍导致铜箔面密度不均匀,存在厚度不一的情况,导致铜箔质量较差,因此亟需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对铜箔不同部分的面密度进行补液调节,提高配液效率与铜箔面密度的均匀性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包括储液池,
所述储液池顶部固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一侧开设有连通槽,所述盖板中部贯通有若干配液
组件,所述盖板与所述配液组件侧壁固接,所述配液组件中部连通有若干第一进液管,若干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同一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中部连通有止逆阀,所述第二进液管远离所述第一进液管一端连通有电解池,所述盖板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路,所述储液池侧壁连通有溢流箱,所述溢流箱顶部固接有回液组件,所述回液组件一端与所述储液池连通,所述回液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箱连通。
6.优选的,所述配液组件包括两吸液装置,所述吸液装置包括第二管体,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管体顶部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管体顶部侧壁固接,所述第二管体底部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管体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部,所述第二管体内套设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顶部与所述第二管体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三管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三管体套设在所述伸缩部外侧,所述第三管体底部内壁固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伸缩部底部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环下方,所述第一限位环内壁与所述伸缩部外壁滑动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环上方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套设在所述伸缩部外,所述第二限位环外壁与所述第三管体内壁滑动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内壁与所述伸缩部外壁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环顶部固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底部与所述连接板顶部固接,所述第二限位环上方设有第三限位环,所述第三限位环套设在
所述伸缩部外侧,所述第三限位环与所述伸缩部外壁固接;
7.所述第二管体底部套设有进液部,所述第二管体底部与所述进液部顶部侧壁固接,所述进液部顶部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进液部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进液部侧壁与所述盖板固接,所述进液部底部伸入所述储液池内并与所述储液池底部留有距离;
8.所述连接板顶部固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固接有第二驱动组件的中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伸缩部的顶部传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伸缩部包括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部贯穿所述第二管体顶部并向外伸出,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第二管体顶部内壁滑动设置,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第一限位环内壁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外壁与所述第三限位环内壁固接,所述活塞杆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外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底部与所述活塞杆顶部固接,所述第三弹簧顶部固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10.所述活塞杆底部固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直径与所述第二管体内径相匹配,所述活塞外壁与所述第二管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顶部以所述活塞杆为轴心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顶部与所述第二管体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一弹性部底部与活塞顶部固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管体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二弹簧底部与所述活塞顶部固接。
12.优选的,所述进液部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侧壁边缘与所述第二管体侧壁边缘固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底部与所述储液池底部留有距离,所述第一管体顶部一端为收口状结构,所述第一管体顶部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一管体顶部管口处接触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侧壁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球体侧壁固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顶部管口处侧壁固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双轴电机,所述第一双轴电机底部与所述连接板顶部固接,两相邻所述第一双轴电机一端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同步轴的两端固接,所述第一双轴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双轴电机,所述第二双轴电机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架顶部固接,所述第二双轴电机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双轴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凸出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轮的凸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任一所述吸液装置的所述连接块,所述第二凸轮的凸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另一所述吸液装置的所述连接块。
15.优选的,所述回液组件包括回液泵,所述回液泵底部与所述溢流箱顶部固接,所述回液泵一端通过连通的管路伸入所述溢流箱底部,所述回液泵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盖板顶部连通。
16.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通过盖板顶部一侧的进液管路向储液池内注入
电解液,随后通过若干配液组件内产生负压,由于盖板顶部一侧开设的连通槽使储液池
与大气连通,在大气压作用下将电解液吸入配液组件内,随后在配液组件作用下通过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相配合将电解液输入至储液池,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之间还设有止逆阀可有效防止电解液倒流,配液组件可精确控制吸入和排出的电解液数量,若干第二进液管沿储液池侧壁等间隔分布,通过单独调整配液组件吸入和排出的电解液数量,以调整通过第二进液管进入相应位置的储液池内的电解液浓度,使得储液池内各部分电解液浓度相近,进而使铜箔厚度保持一致,大大提高铜箔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配液组件结构主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吸液装置、储液池和溢流箱结构剖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图4中d处结构放大图;
23.图6为本发明图4中c处结构放大图;
24.图7为本发明图4中b处结构放大图;
25.图8为本发明图7中e处结构放大图;
26.图9为本发明图6中f处结构放大图;
27.其中,1、储液池;2、溢流箱;3、回液泵;4、电解池;5、吸液装置;6、第二进液管;7、安装架;8、第一驱动组件;9、第二驱动组件;10、第一进液管;11、止逆阀;12、同步轴;13、连接板;14、连通槽;15、盖板;501、第一管体;502、球体;503、第一弹簧;504、第二管体;505、活塞;506、第二弹簧;507、活塞杆;508、第三管体;509、第一限位环;510、第二限位环;511、齿条;512、第三限位环;513、连接块;514、滑杆;515、第三弹簧;801、第一双轴电机;802、齿轮;901、第二双轴电机;902、第一凸轮;903、第二凸轮;904、第一连杆;905、第二连杆;906、第一转轴;907、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参照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包括储液池1,储液池1顶部固接有盖板15,盖板15一侧开设有连通槽14,盖板15中部贯通有若干配液组件,盖板15与配液组件侧壁固接,配液组件中部连通有若干第一进液管10,若干第一进液管10
连通有止逆阀11,同一第二进液管6,第一进液管10中部连通有第二进液管6与电解池4底部侧壁连通,盖板15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路,储液池1侧壁连通有溢流箱2,溢流箱2顶部固接有回液组件,回液组件一端与储液池1连通,回液组件另一端与溢流箱2连通。
31.使用时,通过盖板15顶部一侧的进液管路向储液池1内注入电解液,随后通过若干配液组件内产生负压,由于盖板15顶部一侧开设的连通槽14使储液池1与大气连通,在大气压作用下将电解液吸入配液组件内,随后在配液组件作用下通过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6相配合将电解液输入至储液池1,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6之间还设有止逆阀11可有效防止电解液倒流,配液组件可精确控制吸入和排出的电解液数量,若干第二进液管6沿储液池1侧壁等间隔分布,通过单独调整配液组件吸入和排出的电解液数量,以调整通过第二进液管6进入相应位置的储液池1内的电解液浓度,使得储液池1内各部分电解液浓度相近,进而使铜箔厚度保持一致,大大提高铜箔质量。
32.进一步优化方案,配液组件包括两吸液装置5,吸液装置5包括第二管体504,两相邻的第二管体504顶部之间设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管体504顶部侧壁固接,第二管体504底部与第一进液管10连通,第二管体504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部,第二管体504内套设有第三管体508,第三管体508顶部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固接,第二管体504与第三管体508同轴设置,第三管体508套设在伸缩部外侧,第三管体508底部内壁固接有第一限位环509,伸缩部底部一端位于第一限位环509下方,第一限位环509内壁与伸缩部外壁滑动设置,第一限位环509上方设有第二限位环510,第二限位环510套设在伸缩部外,第二限位环510外壁与第三管体508内壁滑动设置,第二管体504内壁与伸缩部外壁滑动设置,第二限位环510顶部固接有齿条511,齿条511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8,两相邻的第一驱动组件8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轴12,第一驱动组件8底部与连接板13顶部固接,第二限位环510上方设有第三限位环512,第三限位环512套设在伸缩部外侧,第三限位环512与伸缩部外壁固接;
33.第二管体504底部套设有进液部,第二管体504底部与进液部顶部侧壁固接,进液部顶部进液口位于第二管体504与进液部形成的腔体内,进液部侧壁与盖板15固接,进液部底部伸入储液池1内并与储液池1底部留有距离;
34.连接板13顶部固接有安装架7,安装架7顶部固接有第二驱动组件9的中部,第二驱动组件9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伸缩部的顶部传动连接。
35.进一步优化方案,伸缩部包括活塞杆507,活塞杆507顶部贯穿第二管体504顶部并向外伸出,活塞杆507外壁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滑动设置,活塞杆507外壁与第一限位环509内壁和第二限位环510内壁滑动连接,活塞杆507外壁与第三限位环512内壁固接,活塞杆507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14,滑杆514外套设有第三弹簧515,第三弹簧515底部与活塞杆507顶部固接,第三弹簧515顶部固接有连接块513,连接块513与第二驱动组件9传动连接;
36.活塞杆507底部固接有活塞505,活塞505直径与第二管体504内径相匹配,活塞505外壁与第二管体504内壁滑动连接,活塞505顶部以活塞杆507为轴心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顶部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固接,第一弹性部底部与活塞505顶部固接。
37.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二弹簧506,第二弹簧506的顶部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固接,第二弹簧506底部与活塞505顶部固接。
38.通过第二驱动组件9带动活塞杆507往复运动,进而使活塞505沿第二管体504内壁上下滑动,由于活塞505直径与第二管体504内径相匹配,使活塞505在上升时在活塞505与进液部之间形成负压,将进液部内电解液吸入,随后活塞505下降,将吸入的电解液挤入到电解池4内。
39.当活塞杆507上下移动时,活塞杆507上固接的第三限位环512也随活塞杆507上下移动而运动,由于第二限位环510与活塞杆507为滑动设置,使得第二限位环510位置不随活塞杆507运动而变化,使第二限位环510限制了第三限位环512的移动范围,进而限制了活塞505的移动距离,当通过同步轴12使两相邻的第一驱动组件8同时带动两侧的齿条511移动,进而使两侧的第二限位环510同时上下移动,通过调整第二限位环510与第二管体504顶部距离实现吸入电解液数量的精细调整。
40.第三管体508底部的第一限位环509可避免第二限位环510滑出。
41.活塞505顶部固接的若干第二弹簧506环绕所述活塞杆507设置,本实施例第二弹簧506优选为3个,第二弹簧506至少为3个,当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活塞杆507上固接的第三限位环512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相接触,此时第二弹簧506为正常长度状态,当活塞杆507向下运动时带动活塞505下降,使第二弹簧506拉伸,第二弹簧506始终具有使第三限位环512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接触的能力,使得当活塞505停止下降时,在第二弹簧506作用下推动第三限位环512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接触,加快活塞杆507向上运动,提高电解液吸入效率。
42.由于第二限位环510与第二管体504顶部距离可调整,为避免对第二驱动组件9的运行造成影响,在活塞杆507顶部滑动设置滑杆514,滑杆514外套设有第三弹簧515,第三弹簧515底部与活塞杆507顶部固接,第三弹簧515顶部固接有连接块513,连接块513与第二驱动组件9传动连接,第二限位环510与第二管体504顶部距离变化与第三弹簧515压缩量相匹配,第三弹簧515抵抗压缩能力高于第二弹簧506,当第二限位环510与第三限位环512相接触后,活塞杆507无法向下移动,此时第二驱动组件9继续运行,使得滑杆514向活塞杆507内滑动,并压缩第三弹簧515,当第二驱动组件9运行至使活塞杆507上升阶段时,第三弹簧515恢复初始长度,使装置运行稳定。
43.进一步优化方案,进液部包括第一管体501,第一管体501侧壁边缘与第二管体504侧壁边缘固接,第二管体504与第一管体501同轴设置,第一管体501底部与储液池1底部留有距离,第一管体501顶部一端为收口状结构,第一管体501顶部一端伸入第二管体504与第一管体501围成的空腔内,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接触设置有球体502,球体502侧壁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弹簧503,第一弹簧503的一端与球体502侧壁固接,第一弹簧503另一端与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侧壁固接。
44.球体502位于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球体502侧壁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弹簧503,本实施例第一弹簧503数量优选为3个,第一弹簧503数量至少为3个。球体502无法穿过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当活塞505向下移动时,压力作用下球体502与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紧密结合,避免第二管体504与第一管体501顶部形成的腔体内的电解液回流至储液池1内,当活塞505向上移动时,储液池1内电解液顶开球体502,经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进入空腔内,球体502在第一弹簧503作用下可快速归位。
45.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驱动组件8包括第一双轴电机801,第一双轴电机801底部与
连接板13顶部固接,两相邻第一双轴电机801一端的输出轴分别与同步轴12的两端固接,第一双轴电机801另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齿轮802,齿轮802与齿条511啮合连接。
46.同步轴12使得两第一双轴电机801同步转动,进而使两侧的齿条511同时移动,保证两吸液装置5的活塞杆507位移量一致,第一双轴电机801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本实施例优选为plc控制器。
47.本实施例第一双轴电机801优选为stp-28d1003型双轴电机,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双轴电机801应选择同功率、同转速的电机,且通过同步轴12连接的两第一双轴电机801的控制部分需连锁控制。
48.当两第一双轴电机801同时转动时,其动力可相互叠加,使得其可通过齿轮802和齿条511配合使第二限位环510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提高电解液吸取准确度。
49.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驱动组件9包括第二双轴电机901,第二双轴电机901固定端与安装架7顶部固接,第二双轴电机901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凸轮902,第二双轴电机901另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凸轮903,第一凸轮902与第二凸轮903凸出端相对设置,第一凸轮902的凸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904的一端,第一连杆90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906,第一转轴906转动连接有任一吸液装置5的连接块513,第二凸轮903的凸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905的一端,第二连杆90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907,第二转轴907转动连接有另一吸液装置5的连接块513。
50.本实施例第二双轴电机901优选为132-6型双轴电机,通过第二双轴电机901转动带动第一凸轮902和第二凸轮903同时转动,第一凸轮902和第二凸轮903侧壁边部均固接有转轴,第一凸轮902和第二凸轮903上的转轴相对设置,第一凸轮90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904的一端,第二凸轮90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905的一端,由于第一凸轮902和第二凸轮903上的转轴相对设置,使得第一连杆904和第二连杆905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进而使两吸液装置5的活塞杆507运动方向相反,使得一吸液装置5在吸起电解液的同时,另一吸液装置5排出电解液,两吸液装置5通过第一进液管10向第二进液管6间隔排出电解液,两股电解液在第二进液管6内汇合形成连续的水流,可保证输入至电解池4内的电解液为连续不间断的。
51.进一步优化方案,回液组件包括回液泵3,回液泵3底部与溢流箱2顶部固接,回液泵3一端通过连通的管路伸入溢流箱2底部,回液泵3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盖板15顶部连通。
52.储液池1侧壁与溢流箱2连通,储液池1与溢流箱2连通口位置略低于第一管体501顶部液体出口处,使得储液池1内液面高度不超过第一管体501顶部液体出口,而由于储液池1内持续加入电解液,多余的电解液经储液池1与溢流箱2连通口进入溢流箱2内,溢流箱2顶部固接有回液泵3,回液泵3将溢流箱2内电解液泵送至储液池1内,避免电解液浪费。
53.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通过盖板15顶部一侧的进液管路向储液池1内注入电解液,电解液高度不超过第一管体501顶部液体出口,多余的电解液经储液池1与溢流箱2连通口进入溢流箱2内,溢流箱2顶部固接有回液泵3,回液泵3将溢流箱2内电解液泵送至储液池1内,通过第二双轴电机901转动带动第一凸轮902和第二凸轮903同时转动,第一凸轮902和第二凸轮903带动第一连杆904和第二连杆905向相反的运动方向运动,进而使两吸液装置5的活塞杆507运动方向相反,活塞杆507往复运动,使活塞505沿第二管体504内壁上下滑动,将电解液吸入或排出,排出的电解液通过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6相配合
将电解液输入至储液池1,第一进液管10和第二进液管6之间还设有止逆阀11可有效防止电解液倒流。两吸液装置5的活塞杆507运动方向相反,使得一吸液装置5在吸起电解液的同时,另一吸液装置5排出电解液,两吸液装置5通过第一进液管10向第二进液管6间隔排出电解液,两股电解液在第二进液管6内汇合形成连续的水流,可保证输入至电解池4内的电解液为连续不间断的。
54.通过两第一双轴电机801同时转动时,其动力可相互叠加,使得其可通过齿轮802和齿条511配合使第二限位环510迅速到达指定位置,通过改变第二限位环510与第二管体504顶部距离,使活塞杆507运动行程发生改变,以此改变电解液吸收和排出的数量,实现吸入电解液数量的精细调整,当活塞杆507向下运动时带动活塞505下降,使第二弹簧506拉伸,第二弹簧506始终具有使第三限位环512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接触的能力,使得当活塞505停止下降时,在第二弹簧506作用下推动第三限位环512与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接触,加快活塞杆507向上运动,提高电解液吸入效率。
55.本装置还可配合浓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将各个第一双轴电机801和第二双轴电机901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浓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得到电解池4内各部分电解液浓度,plc控制器根据反馈结果控制第一双轴电机801和第二双轴电机901转动,如当某区域内浓度降低时,驱动相应区域的第一双轴电机801转动带动齿条运动,使第二限位环510与第二管体504顶部距离增加,加大活塞杆507行程范围,增加电解液吸取量,进而调整该区域的铜箔厚度,通过plc控制器、浓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共同配合,使铜箔厚度均匀,进而提高铜箔质量。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池(1),所述储液池(1)顶部固接有盖板(15),所述盖板(15)一侧开设有连通槽(14),所述盖板(15)中部贯通有若干配液组件,所述盖板(15)与所述配液组件侧壁固接,所述配液组件中部连通有若干第一进液管(10),若干所述第一进液管(10)连通有同一第二进液管(6),所述第一进液管(10)中部连通有止逆阀(11),所述第二进液管(6)远离所述第一进液管(10)一端连通有电解池(4),所述盖板(15)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路,所述储液池(1)侧壁连通有溢流箱(2),所述溢流箱(2)顶部固接有回液组件,所述回液组件一端与所述储液池(1)连通,所述回液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箱(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组件包括两吸液装置(5),所述吸液装置(5)包括第二管体(504),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管体(504)顶部之间设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管体(504)顶部侧壁固接,所述第二管体(504)底部与所述第一进液管(10)连通,所述第二管体(504)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部,所述第二管体(504)内套设有第三管体(508),所述第三管体(508)顶部与所述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二管体(504)与所述第三管体(508)同轴设置,所述第三管体(508)套设在所述伸缩部外侧,所述第三管体(508)底部内壁固接有第一限位环(509),所述伸缩部底部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环(509)下方,所述第一限位环(509)内壁与所述伸缩部外壁滑动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环(509)上方设有第二限位环(510),所述第二限位环(510)套设在所述伸缩部外,所述第二限位环(510)外壁与所述第三管体(508)内壁滑动设置,所述第二管体(504)内壁与所述伸缩部外壁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环(510)顶部固接有齿条(511),所述齿条(511)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8),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轴(1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底部与所述连接板(13)顶部固接,所述第二限位环(510)上方设有第三限位环(512),所述第三限位环(512)套设在所述伸缩部外侧,所述第三限位环(512)与所述伸缩部外壁固接;所述第二管体(504)底部套设有进液部,所述第二管体(504)底部与所述进液部顶部侧壁固接,所述进液部顶部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管体(504)与所述进液部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进液部侧壁与所述盖板(15)固接,所述进液部底部伸入所述储液池(1)内并与所述储液池(1)底部留有距离;所述连接板(13)顶部固接有安装架(7),所述安装架(7)顶部固接有第二驱动组件(9)的中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伸缩部的顶部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包括活塞杆(507),所述活塞杆(507)顶部贯穿所述第二管体(504)顶部并向外伸出,所述活塞杆(507)外壁与所述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滑动设置,所述活塞杆(507)外壁与所述第一限位环(509)内壁和所述第二限位环(51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507)外壁与所述第三限位环(512)内壁固接,所述活塞杆(507)顶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14),所述滑杆(514)外套设有第三弹簧(515),所述第三弹簧(515)底部与所述活塞杆(507)顶部固接,所述第三弹簧(515)顶部固接有连接块(513),所述连接块(513)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传动连接;所述活塞杆(507)底部固接有活塞(505),所述活塞(505)直径与所述第二管体(504)内径相匹配,所述活塞(505)外壁与所述第二管体(50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505)顶部以所述活塞杆(507)为轴心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顶部与所述第二
管体(504)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一弹性部底部与活塞(505)顶部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二弹簧(506),所述第二弹簧(506)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管体(504)顶部内壁固接,所述第二弹簧(506)底部与所述活塞(505)顶部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包括第一管体(501),所述第一管体(501)侧壁边缘与所述第二管体(504)侧壁边缘固接,所述第二管体(504)与所述第一管体(50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管体(501)底部与所述储液池(1)底部留有距离,所述第一管体(501)顶部一端为收口状结构,所述第一管体(501)顶部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管体(504)与所述第一管体(501)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接触设置有球体(502),所述球体(502)侧壁周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弹簧(503),所述第一弹簧(503)的一端与所述球体(502)侧壁固接,所述第一弹簧(503)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501)顶部管口处侧壁固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包括第一双轴电机(801),所述第一双轴电机(801)底部与所述连接板(13)顶部固接,两相邻所述第一双轴电机(801)一端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同步轴(12)的两端固接,所述第一双轴电机(801)另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齿轮(802),所述齿轮(802)与所述齿条(511)啮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包括第二双轴电机(901),所述第二双轴电机(901)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架(7)顶部固接,所述第二双轴电机(901)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凸轮(902),所述第二双轴电机(901)另一端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凸轮(903),所述第一凸轮(902)与所述第二凸轮(903)凸出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轮(902)的凸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90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90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906),所述第一转轴(906)转动连接有任一所述吸液装置(5)的所述连接块(513),所述第二凸轮(903)的凸出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905)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90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907),所述第二转轴(907)转动连接有另一所述吸液装置(5)的所述连接块(51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组件包括回液泵(3),所述回液泵(3)底部与所述溢流箱(2)顶部固接,所述回液泵(3)一端通过连通的管路伸入所述溢流箱(2)底部,所述回液泵(3)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盖板(15)顶部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解铜箔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改进型电解铜箔装置精密配液设备,包括储液池,储液池顶部固接有盖板,盖板一侧开设有连通槽,盖板中部贯通有若干配液组件,盖板与配液组件侧壁固接,配液组件中部连通有若干第一进液管,若干第一进液管连通有同一第二进液管,第一进液管中部连通有止逆阀,第二进液管远离第一进液管一端连通有电解池,盖板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路,储液池侧壁连通有溢流箱,溢流箱顶部固接有回液组件,回液组件一端与储液池连通,回液组件另一端与溢流箱连通。本发明可以对铜箔不同部分的面密度进行补液调节,达到对铜箔不同部分的面密度进行补液调节,提高配液效率与铜箔面密度的均匀性的目的。的。的。
技术研发人员:
陈晨 叶敬敏 赖戈文 李和光 卢锦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09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