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熄焦装置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


背景技术:



2.炭化一般指碳化作用,碳化作用又称干馏、炭化、焦化作用,是指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或加热固体物质来制取液体或气体(通常会变为固体)产物的一种方式,而炉料在炭化后需要通过熄焦装置对炉料进行熄焦处理。
3.当熄焦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采用冷却水循环的方式对炉料进行熄焦处理,而冷却水在循环时,由于吸收了炉料的热量,造成冷却水的温度上升,这使得后续再对炉料吸热时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包括开关门和熄焦箱,所述开关门转动安装于熄焦箱内侧底部,所述熄焦箱顶端面开设有用于导入炉料的入料口,且熄焦箱内侧设置有盘管,所述循环机构设置于熄焦箱外侧,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水泵、连接管、蓄水箱、进水管、补水机构、支撑机构和排水管,所述水泵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插接有连接管和进水管,所述连接管贯穿于蓄水箱外侧底部,所述蓄水箱顶部设置有用于辅助蓄水的补水机构,所述进水管穿过熄焦箱左侧顶部后衔接于盘管顶部右端,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盘管外侧,所述排水管一端衔接于盘管末端,且排水管另一端贯穿于熄焦箱内侧左端面。
6.优选的,所述补水机构包括垫块、补水箱、散热片、补水管、电磁阀、塞块和补水孔,所述垫块安装于蓄水箱顶端面边沿处,且垫块相连接于补水箱底端面,所述补水箱与用于辅助散热的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设置于补水箱侧表面,所述补水管一端贯穿于补水箱底端面,且补水管另一端贯穿于蓄水箱顶端面,所述电磁阀安装于补水管上,所述塞块紧密伸入补水孔内侧,所述补水孔开设于补水箱顶端面。
7.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和凹槽,所述第一u型板和第二u型板锁固于熄焦箱内侧端面,且第一u型板前端面和第二u型板后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贴合于盘管外侧端面。
8.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盘管和排水管内径一致,且进水管与散热片外侧端面设置有间距。
9.优选的,所述补水箱右端面顶部开设有透孔,且透孔内侧大小相对应于排水管。
10.优选的,所述垫块垂直于蓄水箱顶端面,且蓄水箱顶部四端均设置有垫块。
11.优选的,所述凹槽内侧为半圆形结构,且两个凹槽围合形成相对应于盘管的圆孔。
12.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板和第二u型板大小一致,且第一u型板和第二u型板上下端面相齐平。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循环机构于熄焦箱外侧,通过补水箱对使用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进行收集,并且通过散热片对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以便于再次使用,而蓄水箱则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排出进行使用,达到了便于将未使用和使用后的冷却水进行分离收集,防止冷却水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提高了对炉料吸热质量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槽内侧为半圆形结构,且两个凹槽围合形成相对应于盘管的圆孔,便于两个凹槽配合将盘管稳定的夹紧固定。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补水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分布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其中:开关门-1、熄焦箱-2、入料口-3、盘管-4、循环机构-5、水泵-51、连接管-52、蓄水箱-53、进水管-54、补水机构-55、支撑机构-56、排水管-57、垫块-551、补水箱-552、散热片-553、补水管-554、电磁阀-555、塞块-556、补水孔-557、第一u型板-561、第二u型板-562、凹槽-56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包括开关门1和熄焦箱2,开关门1转动安装于熄焦箱2内侧底部,熄焦箱2顶端面开设有用于导入炉料的入料口3,且熄焦箱2内侧设置有盘管4。
24.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循环机构5设置于熄焦箱2外侧,循环机构5包括水泵51、连接管52、蓄水箱53、进水管54、补水机构55、支撑机构56和排水管57,水泵51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插接有连接管52和进水管54,连接管52贯穿于蓄水箱53外侧底部,蓄水箱53顶部设置有用于辅助蓄水的补水机构55,进水管54穿过熄焦箱2左侧顶部后衔接于盘管4顶部右端,进水管54、盘管4和排水管57内径一致,且进水管54与散热片553外侧端面设置有间距,便于冷却水在进水管54、盘管4和排水管57内稳定流动,支撑机构56设置于盘管4外侧,排水管57一端衔接于盘管4末端,且排水管57另一端贯穿于熄焦箱2内侧左端面。
25.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补水机构55包括垫块551、补水箱552、散热片553、补水管554、电磁阀555、塞块556和补水孔557,垫块551安装于蓄水箱53顶端面边沿处,且垫块551相连接于补水箱552底端面,垫块551垂直于蓄水箱53顶端面,且蓄水箱53顶部四端均设置有垫块551,提高了垫块551对补水箱552支撑的稳定性,补水箱552与用于辅助散热的散热片553固定连接,补水箱552右端面顶部开
设有透孔,且透孔内侧大小相对应于排水管57,便于排水管57通过透孔插接于补水箱552右侧顶部,散热片553设置于补水箱552侧表面,补水管554一端贯穿于补水箱552底端面,且补水管554另一端贯穿于蓄水箱53顶端面,电磁阀555安装于补水管554上,塞块556紧密伸入补水孔557内侧,补水孔557开设于补水箱552顶端面。
26.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支撑机构56包括第一u型板561、第二u型板562和凹槽563,第一u型板561和第二u型板562锁固于熄焦箱2内侧端面,且第一u型板561前端面和第二u型板562后端面开设有凹槽563,第一u型板561和第二u型板562大小一致,且第一u型板561和第二u型板562上下端面相齐平,便于第一u型板561和第二u型板562配合对盘管4进行稳定支撑,凹槽563内侧贴合于盘管4外侧端面,凹槽563内侧为半圆形结构,且两个凹槽563围合形成相对应于盘管4的圆孔通过两个凹槽563贴合在盘管4外侧而将盘管4进行稳定支撑。
27.工作原理如下:
28.第一:首先将熄焦箱2整体带动循环机构5安装于炭化装置底部的恰当位置处,而熄焦箱2在安装时需要将入料管3连接于炭化装置的炉料排出口处;
29.第二:然后可进行炭化工作,而物料在炭化后从炭化装置内侧排出,并且通过入料口3进入到熄焦箱2内,此时可通过启动水泵51配合连接管52将蓄水箱53内的冷却水进行抽取,并且通过进水管54将冷却水导入至盘管4内,使得冷却水在盘管4内流动时对熄焦箱2内炉料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对炉料进行熄焦,并且盘管4内的冷却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同时冷却水在盘管4内流动时可通过第一u型板561配合第二u型板562对盘管4进行辅助支撑,使得盘管4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使用后的冷却水进入到补水箱552内进行收集,并且可通过补水箱554配合散热片553对补水箱554内的热水进行降温处理,同时补水箱554内的热水在静置一段时间降温完成后可通过启动电磁阀555将补水管554开启,使得降温后的冷却水可通过补水管554流至蓄水箱53内以供再次使用;
30.第三:接着可开启开关门1将熄焦箱2内侧底部开启,使得熄焦箱2内熄焦完成的炉料可通过开关门1处向外排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通过补水箱552对使用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进行收集,并且通过散热片553对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以便于再次使用,而蓄水箱53则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排出进行使用,达到了便于将未使用和使用后的冷却水进行分离收集,防止冷却水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提高了对炉料吸热质量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凹槽563内侧为半圆形结构,且两个凹槽563围合形成相对应于盘管4的圆孔,便于两个凹槽563配合将盘管4稳定的夹紧固定。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包括开关门(1)和熄焦箱(2),所述开关门(1)转动安装于熄焦箱(2)内侧底部,所述熄焦箱(2)顶端面开设有用于导入炉料的入料口(3),且熄焦箱(2)内侧设置有盘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机构(5),所述循环机构(5)设置于熄焦箱(2)外侧,所述循环机构(5)包括水泵(51)、连接管(52)、蓄水箱(53)、进水管(54)、补水机构(55)、支撑机构(56)和排水管(57),所述水泵(51)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插接有连接管(52)和进水管(54),所述连接管(52)贯穿于蓄水箱(53)外侧底部,所述蓄水箱(53)顶部设置有用于辅助蓄水的补水机构(55),所述进水管(54)穿过熄焦箱(2)左侧顶部后衔接于盘管(4)顶部右端,所述支撑机构(56)设置于盘管(4)外侧,所述排水管(57)一端衔接于盘管(4)末端,且排水管(57)另一端贯穿于熄焦箱(2)内侧左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机构(55)包括垫块(551)、补水箱(552)、散热片(553)、补水管(554)、电磁阀(555)、塞块(556)和补水孔(557),所述垫块(551)安装于蓄水箱(53)顶端面边沿处,且垫块(551)相连接于补水箱(552)底端面,所述补水箱(552)与用于辅助散热的散热片(553)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553)设置于补水箱(552)侧表面,所述补水管(554)一端贯穿于补水箱(552)底端面,且补水管(554)另一端贯穿于蓄水箱(53)顶端面,所述电磁阀(555)安装于补水管(554)上,所述塞块(556)紧密伸入补水孔(557)内侧,所述补水孔(557)开设于补水箱(552)顶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56)包括第一u型板(561)、第二u型板(562)和凹槽(563),所述第一u型板(561)和第二u型板(562)锁固于熄焦箱(2)内侧端面,且第一u型板(561)前端面和第二u型板(562)后端面开设有凹槽(563),所述凹槽(563)内侧贴合于盘管(4)外侧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4)、盘管(4)和排水管(57)内径一致,且进水管(54)与散热片(553)外侧端面设置有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552)右端面顶部开设有透孔,且透孔内侧大小相对应于排水管(57)。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51)垂直于蓄水箱(53)顶端面,且蓄水箱(53)顶部四端均设置有垫块(55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63)内侧为半圆形结构,且两个凹槽(563)围合形成相对应于盘管(4)的圆孔。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板(561)和第二u型板(562)大小一致,且第一u型板(561)和第二u型板(562)上下端面相齐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炭化过程中的水间接冷却熄焦装置,包括开关门、熄焦箱、入料口、盘管和循环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循环机构于熄焦箱外侧,通过补水箱对使用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进行收集,并且通过散热片对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以便于再次使用,而蓄水箱则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排出进行使用,达到了便于将未使用和使用后的冷却水进行分离收集,防止冷却水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提高了对炉料吸热质量的有益效果。质量的有益效果。质量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林飞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新疆格莱美特活性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7

技术公布日:

2022/12/9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20:2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31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端面   散热片   冷却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