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2.压缩空气,即被外力压缩的空气,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经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
3.现有的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其在使用时,容易使外部的灰尘随着气体进入到压缩设备的内部,容易导致压缩设备内部部件的损坏,在实际使用中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了现有的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其在使用时,容易使外部的灰尘随着气体进入到压缩设备的内部,容易导致压缩设备内部部件的损坏,在实际使用中实用性较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包括安装在压缩机侧部的储气罐,
所述压缩机的顶端安装有盒体,且盒体的顶端连接有进气口,所述盒体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炭层,且盒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
过滤网;
7.所述储气罐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
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连接有
隔板,且隔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隔板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母;
8.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连接有铜管,且第一套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套管;
9.所述第二套管的一侧安装有法兰,且法兰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一侧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连接有挡块,且挡块的一侧嵌合连接有卡槽,所述挡块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有卡块。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横截面为齿形,所述铜管的横截面为曲型。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过第一套管与隔板的表面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内部之间为活动套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套管的一侧之间为活动套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横截面为“l”字型。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卡块与卡槽的内部之间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穿过第二套管与第四连
接管的内部之间相连接。
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盒体中的第一过滤网与活性炭层可对进入到压缩机内部的气体进行充分的过滤,防止外部的灰尘以及颗粒物等进入到压缩机的内部,对其内部的部件造成损坏,第一过滤网为齿形,其表面积较大,同时其使用时间也会较长,提高了对灰尘以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连接,第二套管内部第二过滤网,可对气体中的颗粒物等进行再次过滤,通过第一套管内部铜管的作用,可对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固化,便于对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分离。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盒体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压缩机;2、储气罐;3、盒体;4、进气口;5、活性炭层;6、第一过滤网;7、第一连接管;8、第一套管;9、隔板;10、第二连接管;11、支撑杆;12、蝶形螺母;13、铜管;14、第二套管;15、法兰;16、第三连接管;17、第四连接管;18、挡块;19、卡槽;20、安装板;21、第二过滤网;2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参照图1-3,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包括安装在压缩机1侧部的储气罐2,压缩机1的顶端安装有盒体3,且盒体3的顶端连接有进气口4,盒体3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炭层5,且盒体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网6;
28.储气罐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且第一连接管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套管8,第一套管8的内壁连接有隔板9,且隔板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隔板9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母12;
29.第一套管8的内部连接有铜管13,且第一套管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套管14;
30.第二套管14的一侧安装有法兰15,且法兰1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6,第二套管14的内壁一侧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7,第二套管14的内壁连接有挡块18,且挡块18的一侧嵌合连接有卡槽19,挡块18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20,且安装板20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21,安装板20的一侧连接有卡块22,第三连接管16是与压缩机1的表面之间相连接,第四连接管17为s形,其是防止第二套管14内部过滤后的颗粒物通过第四连接管17回到第三连接管16的内部,第四连接管17与第三连接管16的连接处可用密封圈进行密封。
31.进一步的,第一过滤网6的横截面为齿形,铜管13的横截面为曲型,第一过滤网6为
齿形,其表面积比普通的过滤网要大,其的使用时间也比一般的较长,过滤效果更好,铜管13是在对其降温冷却后,可对第一套管8内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固化分离,其为曲型也是便于能够更好的与空气相接触。
32.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7穿过第一套管8与隔板9的表面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连接管10的内部之间为活动套接,通过隔板9与第一连接管7之间相连接,可将第一连接管7限制在第一套管8的内部,将支撑杆11穿过第一套管8,通过蝶形螺母12可对支撑杆11、隔板9以及第一连接管7进行限位安装,隔板9与第一套管8的连接处可用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连接管10的连接处也是用密封圈进行密封。
33.进一步的,支撑杆11与第一套管8的一侧之间为活动套接,第二连接管10的横截面为“l”字型,支撑杆11、蝶形螺母12是便于对隔板9以及第一安装管7等进行限位安装,第二连接管10是防止固化后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10流入到第一连接管7的内部。
34.进一步的,卡块22与卡槽19的内部之间为卡合连接,第三连接管16穿过第二套管14与第四连接管17的内部之间相连接,卡块22与卡槽19是便于对第二过滤网21等进行安装与拆卸。
35.工作原理:使用时,在进气口4进气时,通过盒体3内部的第一过滤网6与活性炭层5可对气体中的灰尘以及颗粒物等进行过滤,防止其进入到压缩机1的内部,对其内部的部件造成损坏,气体在经过压缩后通过第三连接管16以及第四连接管17进入到第二套管14的内部,而第二套管14内部的第二过滤网21可再次对气体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在过滤后气体会排到第一套管8的内部,第一套管8内部降温后的铜管13可对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固化分离,在分离后的气体可通过第二连接管10与第一连接管7进入到储气罐2的内部,在需要对第一套管8与第二套管14的内部进行清理时,先将法兰15取下,使第三连接管16与第四连接管17分离,通过转动第二套管14,可将第二套管14从第一套管8的内部取出,将卡块22从卡槽19的内部取出,从而可将安装板20以及第二过滤网21取下进行清理,在将蝶形螺母12从支撑杆11的表面转出,将第一套管8在第一连接管的表面移动,可将隔板9以及第二连接管10从第一套管8的内部取出,可将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连接管10分离,将隔板9从第一连接管7表面取下,从而便于对第一套管8的内部进行清理,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安装。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包括安装在压缩机(1)侧部的储气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顶端安装有盒体(3),且盒体(3)的顶端连接有进气口(4),所述盒体(3)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炭层(5),且盒体(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网(6);所述储气罐(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且第一连接管(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套管(8),所述第一套管(8)的内壁连接有隔板(9),且隔板(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所述隔板(9)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母(12);所述第一套管(8)的内部连接有铜管(13),且第一套管(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套管(14);所述第二套管(14)的一侧安装有法兰(15),且法兰(15)的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6),所述第二套管(14)的内壁一侧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7),所述第二套管(14)的内壁连接有挡块(18),且挡块(18)的一侧嵌合连接有卡槽(19),所述挡块(18)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20),且安装板(20)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21),所述安装板(20)的一侧连接有卡块(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6)的横截面为齿形,所述铜管(13)的横截面为曲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7)穿过第一套管(8)与隔板(9)的表面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连接管(10)的内部之间为活动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与第一套管(8)的一侧之间为活动套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0)的横截面为“l”字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2)与卡槽(19)的内部之间为卡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6)穿过第二套管(14)与第四连接管(17)的内部之间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体式压缩空气供气系统,涉及压缩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压缩机侧部的储气罐,压缩机的顶端安装有盒体,且盒体的顶端连接有进气口,盒体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炭层,且盒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网;储气罐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内壁连接有隔板,且隔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盒体中的第一过滤网与活性炭层可对进入到压缩机内部的气体进行充分的过滤,防止外部的灰尘以及颗粒物等进入到压缩机的内部,对其内部的部件造成损坏,第一过滤网为齿形,其表面积较大,同时其使用时间也会较长,提高了对灰尘以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提高了对灰尘以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提高了对灰尘以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盛昌国 王祖辉 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德柏尔压缩机(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5
技术公布日:
20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