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镀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印刷版辊镀铜设备。
背景技术:
2.镀铜是在电镀工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预镀层,包括锡焊件、铅锡合金、锌压铸件在镀镍、金、银之前都要镀铜,用于改善镀层结合力。铜镀层是重要的防护装饰性镀层铜/镍/铬体系的组成部分,柔韧而孔隙率低的铜镀层,对于提高镀层间的结合力和耐蚀性起重要作用。铜镀层还用于局部的防渗碳、印制板孔金属化,并作为印刷辊的表面层。经化学处理后的彩铜层,涂上有机膜,还可用于装饰。目前使用最多的镀铜溶液是镀液、硫酸盐镀液和焦磷酸盐镀液。
3.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146553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特种印刷版辊高效稳定镀铜装置,包括反应池和印刷版辊,
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盘,且反应池的内部固定套装有两个导轨,所述底盘的右端固定套装有电热底座,所述电热底座的末端延伸至底盘的内部并固定套装有均匀分布的电热管,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部滑动套装有套接桩,且固定柱与套接桩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
4.根据专利号为cn214655301u所公开的中国专利,该装置只能够手动将印刷版辊放入电镀槽内,当工厂大规模对印刷版辊进行镀铜时,人力资源会出现不足的情况,从而会限制工厂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只能通过员工手动将印刷版辊放入电镀槽内进行镀铜的问题,提出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包括电镀槽,所述电镀槽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镀铜机构和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印刷版辊的集料箱,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机构,且安装架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集料箱下料的阻挡机构。
7.优选的,滚动镀铜机构包括固定在电镀槽外壁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
转轴一,所述转轴一通过轴承架固定在电镀槽的顶部。
8.优选的,所述转轴一固定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壁周圈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固定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套一。
9.优选的,阻挡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顶部的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安装架滑动连接。
10.优选的,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底部的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固定套设有缓冲片。
11.优选的,所述转轴二活动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缓冲片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电镀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套二。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通过阻挡机构可以控制集料箱下料的速度和数量,同时下落下来的印刷版辊通过缓冲机构能够减缓其向弹性卡套二靠近的冲击力,之后在通过气缸二将印刷版辊放置在滚动镀铜机构上,将其浸泡在电镀槽的内进行镀铜,从而实现对印刷版辊自动镀铜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工程的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15.图1是印刷版辊镀铜设备的主视图;
16.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图;
17.图3是图1所示缓冲机构的放大图。
18.附图标记:1、电镀槽;2、伺服电机;3、转轴一;4、轴承架; 5、固定套;6、连接臂;7、弹性卡套一;8、三角架;9、安装架; 10、集料箱;11、气缸一;12、挡板;13、固定板;14、转轴二;15、缓冲片;16、扭簧;17、气缸架;18、气缸二;19、弹性卡套二。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包括电镀槽1,电镀槽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镀铜机构和三角架8,三角架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9,安装架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印刷版辊的集料箱10,安装架9与集料箱10均开设有下料口,且安装架9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集料箱10下料的阻挡机构,阻挡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9顶部的气缸一11,气缸一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位于两个下料口之间,且挡板12的面积大于下料口的面积,挡板12与安装架9滑动连接。
22.本实施例中,当挡板12位于两个下料口之间时,位于集料箱10 内部的印刷版辊会无法掉落,当气缸一11带动挡板12从两个下料口抽离时,位于集料箱10内部的印刷版辊会经过下料口掉落到缓冲机构中,当有一个印刷版辊掉落时,气缸一11会迅速推动挡板12重新进入到两个下料口之间,使印刷版辊始终只能够一个一个的掉落。
23.实施例二
24.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架9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9底部的两个固定板13,固定板13转动连接有转轴二14,转轴二14固定套设有缓冲片15,两个缓冲片15 合并在一起呈半圆弧形,转轴二14活动套设有扭簧16,扭簧1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3和缓冲片15固定连接,电镀槽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扭簧16,扭簧16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二18,气缸二 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套二19,弹性卡套二19的圆心与缓冲片15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5.本实施例中,当上方的印刷版辊掉落下来时,印刷版辊首先会与缓冲片15接触,之后再会将其撑开,最终掉落在弹性卡套二19的缺口上,当印刷版辊与缓冲片15脱离后,两个
缓冲片15会通过扭簧 16的作用力再次合并起来,这时气缸二18会推动弹性卡套二19向上移动,通过缓冲片15将印刷版辊卡在弹性卡套二19的内部,然后再下降将其放置在滚动镀铜机构上进行镀铜。
26.实施例三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相较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本实施例还包括电镀槽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镀铜机构和三角架8,滚动镀铜机构包括固定在电镀槽1 外壁上的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一3,转轴一3通过轴承架4固定在电镀槽1的顶部,轴承架4与电镀槽1之间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的,使得轴承架4与电镀槽1能够分离,转轴一3固定套设有固定套5,固定套5的外壁周圈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臂6,连接臂6远离固定套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套一7,弹性卡套一7具有超强韧性。
28.本实施例中,当气缸二18带动卡在弹性卡套二19上的印刷版辊移动到弹性卡套一7的缺口上时,由于弹性卡套二19与弹性卡套一 7是错位的,因此弹性卡套二19会继续下降带动印刷版辊卡在弹性卡套一7,这时气缸二18会继续带动弹性卡套二19下降,直至弹性卡套二19与印刷版辊脱离,在弹性卡套二19与印刷版辊脱离后,伺服电机2通过转轴一3带动连接臂6和弹性卡套一7缓慢的转动,当卡在弹性卡套一7上的印刷版辊与弹性卡套二19错开时,气缸二18 会带动弹性卡套二19向上移动准备迎接下一个印刷版辊的下落。
29.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包括电镀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槽(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镀铜机构和三角架(8),所述三角架(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9),所述安装架(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印刷版辊的集料箱(10),所述安装架(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机构,且安装架(9)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集料箱(10)下料的阻挡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其特征在于,滚动镀铜机构包括固定在电镀槽(1)外壁上的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一(3),所述转轴一(3)通过轴承架(4)固定在电镀槽(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3)固定套设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外壁周圈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臂(6),所述连接臂(6)远离固定套(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套一(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其特征在于,阻挡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9)顶部的气缸一(11),所述气缸一(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与安装架(9)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9)底部的两个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转动连接有转轴二(14),所述转轴二(14)固定套设有缓冲片(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二(14)活动套设有扭簧(16),所述扭簧(1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3)和缓冲片(15)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槽(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扭簧(16),所述扭簧(16)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二(18),所述气缸二(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套二(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版辊镀铜设备。主要针对现有镀铜设备只能通过员工手动将印刷版辊放入电镀槽内进行镀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包括:电镀槽,所述电镀槽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镀铜机构和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印刷版辊的集料箱,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机构,且安装架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集料箱下料的阻挡机构,滚动镀铜机构包括固定在电镀槽外壁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二。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印刷版辊自动进行镀铜,从而提升了工程的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
张玮光 贾张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东运制版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8
技术公布日:
2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