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前动脉梗死、豆纹动脉梗死、脑桥旁正中动脉、短旋支、长旋支、内听动等常见脑梗死定位及影像特点

阅读: 评论:0

脉络膜动脉梗死、豆纹动脉梗死、脑桥旁正中动脉、短旋支、长旋支、内听动等常见脑梗死定位及影像特点
穿支动脉梗死即发生在穿支动脉供血区域孤立的急性脑梗死。
脑内主要穿支动脉包括:前循环的脉络膜前动脉、豆纹动脉、Huebner 回返动脉、丘脑结节动脉,以及后循环的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脉络膜后动脉、脑桥旁正中动脉及短旋支、长旋支、内听动脉等。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
rbd506
脉络膜前动脉,起于颈内动脉,是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后较小的分支,沿视束下方向后外侧走行,经大脑脚与海马旁回的钩之间进入侧脑室下角,终止于脉络丛。该动脉细小且行程较长,易被血栓阻塞。
直接接地箱
 
脉络膜前动脉沿途发出分支供应内囊后肢的后 2/3、苍白球内侧、尾状核尾部、中脑大脑脚
的中 1/3、黑质、视觉传导通路(视束、外侧膝状体前外侧半、视辐射起始部)、颞叶内侧面(钩回、海马、齿状回、梨状皮质)等。
安装网
图 1. 脉络膜前动脉走行
影像学特点:
脉络膜前动脉脑梗死特征性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内囊伴外侧膝状体受累。查阅文献发现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  图 2. 内侧颞叶、内囊后肢及外侧膝状体梗死
   图 3. 外侧膝状体核、丘脑外侧和内囊后肢梗死
临床表现:
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汇聚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及听辐射通过,典型症状为三偏综合征,即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同向偏盲。
豆纹动脉梗死
豆纹动脉起源于大脑中动脉 M1 段,是穿支动脉病变中最常见的病变血管,主要供血内囊后上 2/3 及尾状核体部。根据其供血范围可将其分为内侧豆纹动脉和外侧豆纹动脉。
图 4. 豆纹动脉走形
1)内侧豆纹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起于大脑中动脉 M1 段近端,其闭塞常继发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灯光控制器
影像学特点:
搪瓷缸
具有特征性,在头部轴位 DWI 影像上表现为自颅底向侧脑室旁延伸的 ≥3 个层面的「下三角性」高信号。
图 5. 内侧豆纹动脉梗死 
2)纹状体内囊梗死

本文发布于:2023-06-14 16:2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9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脉   脉络膜   豆纹   梗死   丘脑   大脑   内囊   皮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