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验证剪切胡克定律,测定低碳钢的弹性常数:切变模量气泡垫。 2.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扭转屈服应力和抗扭强度。 3.测定灰铸铁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扭强度。
4.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图,比较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扭转破坏形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扭转试验机。
2.飞船逃逸塔扭角仪。
3.游标卡尺。
防紫外线灯
按照国家标准GB10128—88《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金属扭转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和管形截面试样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如图1-1a所示。通常,圆形截面试样的直径,标距或,平行部分的长度为。若采用其它直径的试样,其平行部分的长度应为标距加上两倍直径。试样头部的形状和尺寸应适合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夹持。
由于扭转试验时,试样表面的切应力最大,试样表面的缺陷将敏感地影响试验结果,所以,对扭转试样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要比拉伸试样的高。对扭转试样的加工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10128—88。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常数
为了验证剪切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采用等量逐级加载法。试验装置如图1-5所示,将试样安装在扭角仪上,每次增加同样的扭矩,若扭转角也基本相等,即验证了剪切胡克定律。
图1-5 扭角仪
根据扭矩增量的平均值,测得的扭转角增量的平均值,由此可得到切变模量
式中:为试样的标距;为试样在标距内横截面的极惯性矩;为试样的直径。
若载荷增量的平均值为,则扭矩增量的平均值为,若测量点的位移增量平均值为,则扭转角增量的平均值为,将这些关系式代入上式,即得
式中:为载荷力臂;工作票管理系统为测量力臂。
2.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
试样在外力偶矩的作用下,其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随着外力偶矩的增加,测矩盘上的指针会出现停顿,这时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的数值即为屈服力偶矩,低碳钢的扭转屈服应力为硅酸铝生产线
式中:为试样在标距内的抗扭截面系数。
在测出屈服扭矩后,改用电动加载,直到试样被扭断为止。测矩盘上的从动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数值即为最大力偶矩,低碳钢的抗扭强度为
对上述两公式的来源说明如下:
低碳钢试样在扭转变形过程中,利用扭转试验机上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图如图1-6所示。当达到图中点时,与成正比的关系开始破坏,这时,试样表面处的切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扭转屈服应力,如能测得此时相应的外力偶矩,如图1-7a所示,则扭转屈服应力为
经过点后,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环状的塑性区,如图1-7b所示。若材料的塑性很好,且当塑性区扩展到接近中心时,横截面周边上各点的切应力仍未超过扭转屈服应力,此时的切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图1-7c所示的情况,对应的扭矩为
图1-6 低碳钢的扭转图
(a) (b) (c)
图1-7 低碳钢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
(a);(b);(c)
由于,因此,由上式可以得到
无论从测矩盘上指针前进的情况,还是从自动绘图装置所绘出的曲线来看,点的位置不易精确判定,而点的位置则较为明显。因此,一般均根据由点测定的来求扭转切应力。当然这种计算方法也有缺陷,只有当实际的应力分布与图1-7c完全相符合时才是正确的,对塑性较小的材料差异是比较大的。从图1-6可以看出,当外力偶矩超过后,扭转角增加很快,而外力偶矩增加很小,近似于一条直线。因此,可认为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如图1-张紧轮7c所示,只是切应力值比大。根据测定的试样在断裂时的外力偶矩,可求得抗扭强度为
3.测定灰铸铁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
对于灰铸铁试样,只需测出其承受的最大外力偶矩(方法同2),抗扭强度为
由上述扭转破坏的试样可以看出:低碳钢试样的断口与轴线垂直,表明破坏是由切应力引起的;而灰铸铁试样的断口则沿螺旋线方向与轴线约成角,表明破坏是由拉应力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