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一 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的钝化行为与极化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2.掌握线性电位扫描法测试阳极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木醋二、实验原理
柱面投影线性电位扫描法是指控制电极电位在一定电位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均匀连续变化,同时记录下各电位下反应的电流密度,从而得到电位-电流密度曲线,即稳态极化曲线。在这种情况下,电位是自变量,电流是因变量,极化曲线表示稳态电流密度与电位之间的函数关系:i=f(Φ)。
金属作阳极的电解池中通过电流时,通常将发生阳极的电化学溶解过程。如阳极极化不大,阳极溶解过程的速度随电势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金属的正常阳极溶解。在某些化学介质中,当电极电势正移到某一数值时,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做金属的钝化。 处在钝化状态的金属的溶解速度是很小的,在金属防腐及作为电镀的不溶性阳极时,这正是人们所需要的。而在另外的情况如化学电源、电冶金和电镀中的可溶性阳极,金属的钝化就非常有害。
利用阳极钝化,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耐腐蚀的钝化膜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叫做阳极保护。
利用线性电位扫描法的阳极极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阳极极化曲线
曲线表明,电势从a点开始上升(即电势向正方向移动),电流也随之增大,电势超过b点以后,电流迅速减至很小,这是因为在碳钢表面上生成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膜。到达c点以后,电势再继续上升,电流仍保持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很小的数值上。电势升至d点时,电流又随电势的上升而增大。从a点到b点的范围称为活性溶解区;b点到c点称为钝化过渡区;c点到d点称为稳定区;d点以后称为过钝化区。对应于b点的电流密度称为致钝电流密度;对应于c-d段的电流密度称为维钝电流密度。如果对金属通以致钝电流(致钝电流密度与表面积的乘积)使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电势进入钝化区),再用维钝电流(维钝电流密度与表面积的乘积)保持其表面的钝化膜不消失,金属的腐蚀速度将大大降低,这就是阳极保护的基本原理。
影响金属钝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存在的H+离子、卤素离子以及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对金属的钝化行为起着显著的影响,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随着H+浓度的降低,临界钝化电流密度减小,临界钝化
电位也向负移。卤素离子,尤其是Cl-防碍金属的钝化过程,并能破坏金属的钝态,使溶解速度大大增加。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CrO4-)的钝化。
fifox2.金属的组成和结构
各种金属的钝化能力不同。以铁族金属为例,其钝化能力的顺序为Cr>Ni>Fe。在金属中加入其它组分可以改变金属的钝化行为,如在铁中加入镊和铬可以大大提高铁的钝化倾向及钝态的稳定性。
3.外界条件
机器人吸盘 温度、搅拌对钝化有影响。一般来说,提高温度和加强搅拌都不利于钝化过程的发生。
三、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CHI电化学工作站,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镍0.05mol/L碳酸铵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扫描速度:0.005V/s,扫描范围:-0.2V-1.6V。
四、实验步骤
1.按三电极体系接好线路。镊电极做工作电极,参比电极为甘汞电极,铂片为辅助电极。
2.阳极极化曲线的测量
(1)研究电极为镍电极,表面积为1cm2(单面),另一面用石蜡封住。将待测的一面用金相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用丙酮洗涤除油。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檫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用滤纸吸干,放进碳酸铵溶液的解池中。
数字电视伴侣
(2)启动工作站,运行CHI660测试软件。在Setup菜单中点击Technique选项。在弹出菜单中选择了线性扫描测试方法,点击确定按钮。
(3)在Setup菜单中点击Paraters选项。在弹出菜单中输入测试条件:InitE为-0.2V,FinalE为1.6V,Scan Rate 为0.005V/s,Sample Interval 为0.001V,Quiet Time 为2s,Sensitivity 为1.e-006,选择Auto-sensitivity。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4)在Control菜单中店击Run Experiment 选项,进行极化曲线的测量。
(5)实验完毕,关闭仪器,将研究电极清洗干净待用。
高纯球形硅微粉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从极化曲线分别指出各自体系的临界钝化电位和临界钝化电流密度
六、思考题
1.阳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样的介质才适于阳极保护?
2.什么是致钝电流和维钝电流?他们各有什么不同?
3.在测量电路中,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各有什么作用?
4.测定阳极钝化曲线为什么要用线性电位扫描法?
5.开路电位、析出O2电势和析出H2电势各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