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义
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括: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脚手架。
二、
组成
扣件、防滑扣件、底座、可调托撑、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扫地杆、连墙件、横向斜撑、剪刀撑、抛撑。 三、
基本概念
1、
立杆纵距:脚手架纵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向距离。
2、
剑杆织布机立杆横距:脚手架横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墙面的距离。
3、
步距: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
4、
主节点: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
5、
横向斜撑:与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
6、
剪刀撑:在脚手架竖向或水平向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7、
抛撑:用于脚手架侧面支撑,与脚手架外侧面斜交的杆件。
8、
扫地杆:贴近楼地面设置,连接立杆根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包括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
9、
水平杆: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为纵向水平杆;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为横向水平杆。
校园网管理系统四、构造要求
电玉粉4.1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
可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4.2脚手架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4.2.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块制作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
2、
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街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见图)。
2)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见图)
4.2.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
2、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3、
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4.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4.2.4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2、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严防倾翻。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见图。
3、
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应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4、
作业层端部脚手架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
4.3立杆
4.3.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
4.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
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见图)。
4.3.4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2m。
4.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4.3.6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2、
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
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4连墙件
4.4.1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3、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4.2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纳米碳化硅4.4.3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4.4.4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再拆除。
4.4.5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连墙件构造示意图:
4.5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4.5.1双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4.5.2单、双排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按下表的规定确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2、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搭接应符合规范规定。
dtt使用浓度3、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5.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圈里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里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