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章末检测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阅读: 评论:0

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
A——达标检测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解析:1.C 2.B 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流域全年降雨量并不丰富,夏季降雨量较多,且在气温高的月份,径流深度快速增大,故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第2题,根据该流域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地表多风沙;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草场牦牛跑”反映的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
读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34题。
3.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b的变化特点是(  )
Aa延长,b增大      Ba缩短,b增大
Ca缩短,碎片文件b减小      Da延长,b减小
4.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以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  )
A.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
C.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防洪标准降低
解析:3.C 4.B 第3题,图中a表示受水库的调节,推迟了洪峰出现的时间;b表示受水库库容的影响,洪峰流量降低。随着泥沙不断淤积,水库的库容不断减小,其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b值在变小,洪峰出现的时间在缩短,a值缩短。第4题,若该大河中上游修建多座水库,则泥沙大量淤积库区,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速将减缓。水库既能削减洪峰,又能补充枯水期流量,因此,枯水期流量增大,流水的搬运能力将增强。下
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防洪标准提高。
乌尔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深春季为46 m,夏季仅12 m。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据此完成56题。
5.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heff.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6.造成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破坏植被,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解析:自复位保险丝5.D 6.B 第5题,图中湖泊的纬度在北纬37.5°,说明冬季气温较低,有积雪堆积,在春季因为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水位升高,D对。该湖泊是咸水湖,说明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地下水不是当地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ABC错。第6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降水少,蒸发强烈,导致入湖的水量减少,B对。CD均是人为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降水变率增大,而降水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所以A错。
如图为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四地水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六分量传感器
A.甲、丁、乙、丙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丙、甲、丁
8.①②两海域都是重要的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寒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      B.寒暖流交汇、沿岸上升流
C.沿岸上升流、沿岸上升流      D.沿岸上升流、寒暖流交汇
解析:7.B 8.B 第7题,由图中的信息可判断,此处为中高纬度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图。甲、乙位于低纬度海域,温度较丙、丁高,同纬度甲、乙分别受暖流和寒流的影响,甲水温高,乙水温低,同纬度丙、丁分别受到寒流和暖流的影响,丁的水温高于丙。第8题,①海域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地带,海水扰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饵料;②海域受到东北信风影响,离岸风导致大规模海水运动,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大量的饵料形成渔场。MOSFET裸片
在大西洋的表层洋流中,有一支被称为“暖输送带”。它将在低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经北美
墨西哥湾地区向格陵兰岛、西欧和北欧地区输送,并一路向大气释放热量。北上过程中它逐渐冷却,在抵达挪威和格陵兰海时,表层海水密度变大,变重的表层海水开始下沉,转向南流动,成为“冷输送带”。下图为北大西洋海域经向翻转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图示表层洋流为(  )
A.暖流,北上过程中其盐度下降
B.暖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降低
C.寒流,北上过程中其盐度上升
D.寒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降低
10.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会使北大西洋海域(  )
A.表层海水盐度增加      B.表层海水下沉加快
C.表层海水密度降低      D.深层海水流速加快
解析:9.B 10.C 第9题,由材料可知,表层洋流为北上洋流,主要为“暖输送带”,性质是暖流,表层洋流在北上的过程中,自身不断释放热量,海水不断蒸发,海水温度不断降低,海水的盐度不断上升,海水密度不断加大。第10题,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会使北大西洋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降低,密度下降,下沉速度减慢;深层洋流南下回流速度会减小,进而会对整个环流系统的水热输送产生重大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与沃克环流相关。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汇合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1113题。
11.沃克环流的形成主要与(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B.太平洋东、西受热不均有关
C.太平洋东、西洋流性质有关
D.季风环流有关
1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会减弱,从而导致(  )
A.澳大利亚东部洪水泛滥
B.印度尼西亚地区泥石流增多
C.秘鲁沿海更加干旱
D.秘鲁沿海洪涝灾害增多
13.沃克环流中甲气流能从太平洋东部到达太平洋西部,主要与(  )
A.东南信风有关       B.东北信风有关
C.亚洲低压有关      D.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关
解析:11.C 12.D 13.A 第11题,沃克环流是因洋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不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同纬度的太平洋东西两侧受热差异不大;太平洋赤道附近东侧是寒流、西侧是暖流,水温差异大,可形成沃克环流。沃克环流与信风有关,与季风无关。第12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会减弱,南赤道暖流会减弱,使澳大利亚东侧沿岸的暖流势力减弱,大气的上升运动减弱,降雨减少,会发生旱灾;印度尼西亚地区降水也会因此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概率会降低;赤道逆流会增强,使秘鲁沿海的水温异常
真空垫增高,大气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增加,洪涝灾害多发。第13题,据图可知,甲气流能从太平洋东部到达太平洋西部,主要与受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整体自东向西流有关。

本文发布于:2023-06-12 15:3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7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海水   地区   环流   暖流   流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