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新风换气系统标准化设计

阅读: 评论:0

住宅建筑新风换气系统标准化设计
摘要: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居住建筑已经从刚性需求向舒适性需求过渡,新风换气系统越来越受人们的认可与需要。居住建筑具有面积相对较小、建筑内分区、用途种类较少的特点,为其制定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化文件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标准化设计与施工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对设计与施工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材料损耗,也更有利于保证系统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住宅建筑、新(排)风系统、安全、节能
1.
标准化设计的实际意义
标准化设计是基于成熟的设计理念和长期的技术实践总结,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是科学的将不同容量的系统进行模块化拆分与再组合,通过设计与使用标准化的管道与配件,也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重复工作内容,加快设计速度。
1.烧结烟气脱硫
现阶段住宅建筑新风换气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2.1所采用的风管道系统形式与风管道材料种类的差异,导致系统总阻力损失的计算差异的问题;
2.2 主管道或支管道过梁采用的方法与配件的差异,导致系统风量衰减程度不同的问题。
3.标准化设计的方法
3.1确定系统新风量:根据《住宅设计规范》8.6.4条规定:“无集中新风供应系统的住宅新风换气次数为1次/h”,《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3.6-2条“换气次数:0.5次/h”,JGJ/T440-2018《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4.2章“新风系统的设计新风量既要满足最小新风量要求,又要满足室内人员呼吸的生理需求,经计算后取二者中较大值”。根据以上规范的要求,可初步确定当换气次数在0.7~1.0次/h之间时,可保证住宅建筑对新风量的需求。
3.2确定设备安装位置:设备吊装位置可以根据机组噪声值的大小进行选择,如风量≤300m3/h全热交换机组可放置在厨房、卫生间、储藏间等对噪声要求较低的房间,风量≥350m3/
h机组全热交换机组宜放置在储物间,风量>400m3/h机组全热交换机组应放置在储物间或单独设置机房内。
3.3确定系统形式与材料:系统管道材料的选用参照JGJ/T440-2018《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 5.4.2 条规定“非金属风管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不燃A级或难燃B1及的规定;非金属风管所用压敏(热敏)胶带和胶粘剂固化后的燃烧性能应为难燃B1级;PVC材料的法兰燃烧性能应为难燃B1级;风管连接处密封材料燃烧性能应为不燃A级或难燃B1级。现阶段市场上用做新风管道的管材主要有PVC管道、铝箔软管、卡槽式风管道以及PE管道。
其中PVC管道材质品类众多,部分材料含有易挥发的有害物质(氯),长期使用会对新风系统造成二次污染。系统连接需要弯头、变径等管道配件,利用胶水(或胶带)连接,不环保。安装程序较为复杂,对安装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铝箔管内壁褶皱明显,沿程阻力大,铝箔软管易破裂,铝箔软管管道刚性差,随着气流震动,增加系统噪声,铝箔软管拼接需要利用胶水(或胶带),不环保。
卡槽式风管弯曲半径过大,狭窄空间内无法实现弯曲。卡扣与卡扣之间容易断裂。
PE环保材质可万向弯曲,安装便捷,风管内壁不变形,内壁光滑,阻力小,弹簧筋保证管路整体刚性,减少风道振动,噪音小
带保温、不带保温两种可选,保温管可防止结露。专用的连接接头、过梁器,分风箱,符合安装标准化要求。
3.4风管系统的设计:
宅新风换气系统管道布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带分风箱式的风管道系统,另一种是不带分风箱式的风管道系统,如下图1、图2所示:
室外新风口水平或垂直距离燃气热水器排烟口、厨房油烟排放口、卫生间排放口等污染物排放口及空调外机等热排放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垂直布置时,新风口应在下部。室外新/排风口相同方向时,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米(即A≥1m);上下布置时,新风口在下,垂直方向距离不宜小于1米。室内新/排风管道可采用分室送风与分室排风或分室送风与集中排风,采用集中排风时房间需设置过流口,过流口需与集中排风区域相连,或房间门下部与地面之间预留20~25mm缝隙。严寒与寒冷地区需进行防结霜或防结露设计,一般情况东北地区仅需对设备室外侧管道进行保温或采用保温风管。
集束线
主管道(编号1至编号2、编号3-2至编号4段)标准化尺寸推荐值
风量(m3/h)
管道尺寸(mm)
对应风速(m/s)
对应开孔尺寸(mm)
亲贝150
φ110
4.39
φ125
250
φ160
3.45
φ175
350
φ160空气雾化喷头
4.84
φ175
450
φ180
4.9
Φ200
二氨基马来腈
500
φ200
4.42
φ215
接末端风口支管道标准化尺寸推荐值
管道外径
(mm)
管道内径
(mm)
建议最大风速
(m/s)
对应风量
(m3/h)
对应开孔尺
(mm)
63
51
3
22
φ68
75
63
3
34
φ80
90
试管架
78
3
52
φ95
110
98
3
81
φ115
风量在350m3/h及以上机型禁止在主机法兰处加装变径法兰,主管到尽量不做90度弯头 ,做135度弯头代替。主机与分风箱(主管道)之间应做消音管,消音管管径如图中编号3-1至3-2处,并要求风量为200m3/h~350m3/h的设备配置消音管管径大于等于160mm,风量为450m3/h~550m3/h的设备配置消音管管径大于等于200mm。宜尽量保证系统从编号1到编号6总长度不超过20m。
分风箱作为管道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分风箱体积宜根据实际安装空间越大越好,且其分支路应严格按照以下要求配置(图中编号4至编号5段):
1.
200m3/h主机:不低于4路,宜5路,不超过6路且主管管径不低于110mm;
2.
250m3/h主机:不低于5路,宜6路,不超过7路且主管管径不低于110mm;
3.
350m3/h主机:不低于7路,宜8路,不超过9路且主管管径不低于160mm;
4.
450m3/h主机:不低于9路,宜10路,不超过11路且主管管径不低于180mm;
5.
550m3/h主机:不低于11路,宜12路,不超过13路且主管管径不低于200mm。当现场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支路数不够时,则应通过管径调整,将管径为75mm的支管更换至管径为90mm的支管,当梁无法开孔时则应走梁下,尽量减少对末端风量的影响。
在选择末端风口时,应采用圆盘形风口,尽量不要选择格栅形风口。当末端支管风速过大时,可在支管接风口处适当进行扩大管径(如承插筒),应采用软管连接风口。当支管路长度差距较大时,与主管近的风口软连接可适当加长以达到平衡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12 06:3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70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管道   设计   新风   材料   标准化   管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