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世说新语》为例

阅读: 评论:0

初中部编版自主阅读推荐书目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以《世说新语》为例
谢韵
(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江苏扬州225000)
揖摘要】统编教材注重“一书一法”,自主阅读推荐书目,应该紧扣书目的特点,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的方法。《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全书共1130条正文,它每一篇故事多则数行,少则一句,以其极为精炼的文字传神地表现魏晋时期士人的风度、智慧、才情、价值取向。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有单篇的《世说新语》二则,预习提示中这样说:“《世说新语》中记录了魏晋时代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则。”这样的提示就指向了《世说新语》的整本书阅读。部编版教材将这本书列为九年级自主阅读推荐书目,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教师要思考行之有效的任务活动来带动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新的角度,鼓励学生重新构建。重新构建起学生对《世说新语》整本书的把握。打通人与人,门与门之间的内容。
【关键词】整本书;世说新语;教学策略
“读整本书”教学,是教学生读整本书,目标是教会学生读整本书,使他们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积累阅读经验,培养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素养。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每一门内有一定的主题,门与门之间有些相同的人物。不同门类之间也能够折射相同的人物气质等等。笔者抓住这个方面与其他的书目不一样的特点,以点带面来指向整本书阅读。在推进这本书的阅读时,笔者设计“《世说新语》精编版”这个任务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新的角度,从不同门类中精选篇目精编《世说新语》,鼓励学生重新构建。可以从一位人物出发:王羲之篇,王献之篇,阮籍篇等;可以就一类人物出发,如女性风采篇,儿童智慧篇,名士深情篇等;可以从写作手法出发:动作传神篇,对比篇等,重新构建起学生对《世说新语》整本书的把握。
名家的推崇可见《世说新语》这部经典的著作有太多从文学、史学、美学的角度来读细品慢读的地方。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九年级的学生应该要从文言中读到文学更要读到一些文化,因此教师在设计《世说新语》整本书阅读时,也应该设计巧妙的任务活动,在阅读中推进,就《世说新语》中的其中一个点来读细、读深,让学生对“魏晋风度”能够领略一二,对名士在这一时期的生命价值觉醒以及魏晋时期的文化了解一二,在推进阅读时,可做如下阅读策略。
一、粗读交流,我读《世说新语》
1.我想请同学们先交流一下已有的阅读体验。说说你了解的《世说新语》,哪些人物或者故事让你印象深刻。
注意:这里要引导学生结合目录门类自己说,并且及时引导与捕捉学生所讲的关键词进行板书。重点关键词有:志人;魏晋;风度。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立足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通过粗读的方式,对整本书的总体情况进行一个梳理,是整体上的再次把握。】
2.《世说新语》这本书我们并不陌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就学习了其中的《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我想先跟同学们对这两篇文章略微回忆一下。这两篇文章描写人物身份的共性是什么,他们又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两篇描写的都是儿童,都写出了儿童的智慧。其中谢道韫富有才情,陈元方聪慧又有理有节。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立足学生从前学习过的两篇文章,在泛读的基础上开启细读《世说新语》的另一种门径。】这两篇文章虽然在不同的门类里,但都折射出儿童的智慧,将不同的门类里的文章出某一种相似点进行再整理阅读,是我们在泛读过《世说新语》之后,细读的好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来再读《世说新语》。
二、选读整合,精选《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精选版之()篇
地址匹配
主题任务:请同学们按自己兴趣选择一个角度,精编一本《世说新语》。
选编角度:某一位魏晋名士,某一类相似人物,某一种精神风度……
任务要求:
1.题目——
—《世说新语》精选版之()篇
2.篇目2-5篇
3.刊首语:阅读感受,选编理由。
【设计意图:这里以选编精选集为主题活动,让学生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从人物角度,
精神风貌角度,甚至是写作角度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自助推荐书目的框架下,结合笔记小说的特点进行自主选读,这次的选读本身就会使学生在整本书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打通整本书的思考。】
示例:某一位魏晋名士:王羲之相关章节“言语”(29)、“方正”(11)、“雅量”(12)、“品藻”(7)、“容止”(5)、“假谲”
超滤器
(下转第14页)
(上接第12页)
(4)、“汰侈”(11)、“忿狷”(2)。其中较为出名的有“雅量”
(12)东床快婿;“假谲”(4)王右军诈睡
编选理由要点,王羲之这个人物的特点:超凡脱俗,洒脱不羁,率性自然机智随机应变
某一类相似人物:魏晋女性风采
谢道韫《贤媛》26许允的妻子《贤媛》6,7,8
某一种精神风度:率真深情自由……
三、细读品味,评注《世说新语》
刚才同学们从一个角度出发,精编了自己感兴趣的《世说新语》精选版,同学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已经能够领略到,《世说新语》以其极为精炼的文字传神地表现魏晋时期士人的风度、智慧、才情。接下来,我们再次细读自己所选的篇目,感受“魏晋风度”。
主题任务:细读《世说新语》精选版之深情篇
《世说》中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总结“魏晋风流”的几个特点中,有一点是“有深情”。魏晋时期,正是人感性心灵苏醒的时代。我在读《世说》时候,就被魏晋士人的深情所感动,我选择了这样几个篇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何至作楚囚相对!”(言语)
皮革涂饰
(2)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德行)
(3)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月余亦卒。(伤逝)
(4)荀奉倩与妇至笃,……是以获讥于世。(惑溺)
(5)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郡并获全。(德行)
阅读思考
(1)五则故事分别从哪些方面去表现魏晋士人深情。
(2)每则故事又是怎样去表现深情?请选择一篇进行圈点批注。
(3)“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结合整本书,以及魏晋时期历史尝试思考魏晋名士放任情感,深情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里从示例的选编主题活动出发,让学生从一个角度细读《世说新语》,从这个“深情”的魏晋风度中,让学生感受《世说新语》通过简单的语言来刻画人物风骨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评注的方式读细文章,读深文章。让学生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与感受魏晋时期士人行为情感背后的意识的觉醒等深层次的思考。】
四、从《世说新语》出发
通过精编了《世说新语》来再读《世说新语》,又从“深情篇”了解了名著阅读,我们怎么读细致,怎么做评注。《世说》博大精深,可以研究思考的地方实在太多。从《世说新语》出发,读开去,在去
读一读其他关于《世说新语》的文章与书籍,你会有更多的发现,更深刻的体会。推荐阅读文章与书籍宗白华《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戴建业《浊世清流<;世说新语>会心录》。
水下光缆【参考文献】
[1]李怀源.叶圣陶“读整本书”教学理论体系及现实意义[J].中国教育科学,2020(4):44
水压力传感器的,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问题的设计,然后在学生上课以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出答案,从而解决教师的问题。这种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意识到文章的重要性,题目中可能也包含着学生感兴趣的点,这种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提前感知文章的趣味,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便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知识点所在。教师的问题设置起到引导作用,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问题的探究,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远比鞭策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2.3营造良好的阅读、讨论氛围
在学生进行自读课文的学习中,需要之前对于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开展阅读,阅读时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内容的记忆与把握。当学生进行统一阅读时,教师要及时维护班级秩序,引导学生进行安静阅读,也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轻音乐,音乐的
播放也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学生在进行长时间的阅读之后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读书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以成立讨论小组,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更好的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同龄的学生之间的交流远比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有效果,学生之间可以肆无忌惮的交流,交流小组的成立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教师可以整合小组之间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这样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阅读、讨论氛围,还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
3.结束语
水培鱼缸对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学习更好的诠释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能够更好的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的方式方法。实现课堂内的创新教学,让学生明白自读课文与讲读课文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对讲读课文的一种复习和一种延伸,讲读课文是为自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转变,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成自主探究性学习,逐步对于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整体把握和认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全面自主的过程。在此期间教师的作用多为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与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方法,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月英.对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3(32)
[2]廖木花.教是为了不教——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10)
[3]马庆会.谈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
[4]丁桂霞.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模式研究[J].课外语文(初中),2013(02)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18:0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6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阅读   进行   学习   整本书   教师   人物   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