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与急救大平台建设方案

阅读: 评论:0

医院急诊急救大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3)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要求 (3)
2.1.产品总体技术要求 (4)
刮奖卡制作
2.1.1. 产品总体技术要求 (4)
2.1.2. 系统性能要求 (5)
2.1.3. 数据结构化要求 (5)
2.1.4. 数据标准化要求 (6)
2.1.5. 数据与信息安全 (6)
2.2.产品功能要求 (7)
2.2.1. 急诊急救管理平台(PC端) (7)
2.2.2. 院前急救应用(移动端) (12)
2.2.3. 系统对接 (13)
眼部艾灸器2.2.4. 硬件清单 (13)
一、项目概述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成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省、市、县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地市级以上急救中心设立统一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国家卫健委《智慧服务分级评价标准体系》也要求患者能够实现院前急救衔接等功能。为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充分体现我院省内急诊急救地位,依托急诊医学中心,构建全院“智慧急诊”的医疗平台,包含5大中心和3大优势(5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3大优势:生命支持中心、临床中毒中心
、出血中心),建立协同的研究网络并普及推广网络,促进急诊医学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
基于此,我院需建立急诊与急救大平台,整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专科诊数据,实现绿通道执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区域急救大数据库,为区域急救网络和医联体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要求
本次项目建设区域一体化急诊与急救大平台,以急诊急救学科
为主索引,整合区域内急诊急救人员、医疗资源等,利用5G、VR、无线开关
AR等技术手段打破空间界限,实现急诊急救资源整合、管理,急诊急救患者分级管理,智能分诊、智能调度、5G远程急救指导、远程会诊、急诊绩效综合评价等功能。实现基于5G网络的院前急救、调度、分诊一体化响应机制,提高区域急救效率。
表1 项目建设列表
2.1.产品总体技术要求
2.1.1. 产品总体技术要求
(1).优先考虑应用技术架构要支持集部署和负载均衡,支持模块化设计与开发,数据解析引擎支持流处理计算架构,前台UI引擎支持组件化编程;系统需采用B/S架构,纯WEB版产品界面,需提供系统界面截图;
(2).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
(3).支持集成支持主流数据库系统,如ORACLE、MySQL、PostgreSQL、SQL Server等;支持分布式关系数据库支持大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够实现一键水平伸缩,多副本数据安全,支撑水平必须保证10000用户并发访问的性能要求;
(4).支持容器编排的部署方案,具备完善应用部署能力,提供应用部署管理平台的界面和部署方案;
(5).支持实时同步医院各业务数据,实现数据完整、准确与标准;
(6).具备大数据存储、计算、分析、服务能力,支持分布式文件储存、分布式计算,要求快速响应海量数据查询。
(7).支持系统性能监视,实现对设定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并能可视化展示监视情况。
(8).支持HTTPS协议、SSL/TLS传输协议。
2.1.2.系统性能要求
(1).系统稳定性要求:具备较强的鲁棒性,支持7*24小时
不间断运行;
2.1.
扫读笔
的制备3.数据结构化要求
要求采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各类急救文本进行结构化处理。要求如下:
感应门制作(1).具备多种医学文本类型的NLP处理模型,包括入抢记录、留观记录、体格检查、各类检查报告等;
(2).支持多种结构化格式存储。能够将非结构化的医疗文本中提取的变量存储成JSON、二维表等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1:4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45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急救   急诊   支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