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1)工程概况
建声装饰区域北面为走廊,东南西侧与办公空间相邻,上面也是办公室。原维护结构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墙,目前室内没有空调系统,现在房间内的A声压级LAeq=38dB
玻璃微电极 建筑结构:框架结构。
需要建声装饰的区域用隔音墙分成六个部分:导播室、演播室、录音室、控制室、休息厅和储藏室,原结构楼板标高为5.2米,主梁底标高4.5米。录音室、控制室设计吊顶标高为3.0米。导播室设计吊顶标高2.7米;演播室不设计吊顶;休息厅设计吊顶标高4.0米格栅吊顶;储藏室设计吊顶标高3.5米。其中录音室地面面积18.56㎡,总有效容积共55.68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91m2;演播室地面面积54.2㎡,顶标高5.2m,总有效容积共266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216m2;控制室地面面积30.4㎡,吊顶标高3.0m,总有效容积共91.2m3,总有效 表面积共约127m2;导播室地面面积12.3㎡,吊顶标高2.7m,总有效容积共33.21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63.48m2;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及录音室需参照国家规范做声学装修处理。
(2)设计思路
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各空间的功能定位并遵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下进行的。设计方案按照甲方要求,根据声学计算和建声设计指标的要求,进行科学、完整的声学设计,以此来固定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获得高性价比的理想音质效果,并适应功能的要求。从消防角度考虑,所用内装饰材料达到国家防火标准B1级以上。并做防火处理。所有材料的环保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E1级。 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周边的声环境,我们设定录音室的NR值为25,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的NR值为30,我方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声学缺陷,对整体结构和吸声体的配置做了合理的设计,要满足设定的背景噪声值隔声墙必须采用重套隔音墙,外围隔音墙的总体厚度为250mm,墙体总体隔声量达到60dB以上,考虑到导播室的使用功能,所以不再做 声闸设计,所有的门均采用钢制隔音门(隔音量35dB),考虑到固体传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和录音室的吊顶为减振隔声吊顶。地面采用干式浮筑地面,地面面层为地毯。
二、设计依据及指标选择
(1)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1 建筑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 JGJ/T131-2000
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可利霉素作用与用途
3.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标准号:GYJ 22-1985 ]
4.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标准号:GYJ 42-1989 ]
5.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
(2)建声设计指标的选择
Ⅰ)演播室
1、主要功能是进行节目的排演和摄录,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足够的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还要考虑声音的丰满度,声音不能太干涩。低噪声、强隔音。室内的混响时间应取短混响时间,声场分布要均匀,并且没有共振,颤动回声,驻波,声聚焦、声染等建声缺陷。
2、混响时间T60设计值选择:
演播室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项目Project | 频率Frequency(HZ) | |
低频Low | 中频Medium | 高频High |
设计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S)T60≤ | 0.3~0.5 | 0.3~0.4 | 0.3~0.4 |
| | | | |
| mc尼龙滑轮 | | | |
3、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值设定为:NR~30
4、 建声方案设计
(1)体形分析
演播室从整体上看是规则长方体,容易产生共振现象。室内平行的墙面之间、顶棚和地面之间也会有颤动回声产生,设计中已经考虑到此问题,把墙角做成一定的角度,做补充吸音体。对补充吸声量做新的分配,中频补充吸声量为A值的三分之一,高频补充吸声量为A值的三分之零点八,低频补充吸声量占A值的三分之一点二。中低频吸声体面积需占A值的百分之五十七,中高频面积占A值的百分之四十。在该项目中为节约空间,将中低频吸声体主要集中在顶棚,
II)录音室
1、主要功能是进行音频文件的采集,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足够的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同时也应有一定的丰满度。低噪声、强隔音。室内的混响时间应取短混响时间,声场分布要均匀,并且没有共振,颤动回声,驻波,声聚焦染等建声缺陷。
2、混响时间T60设计值选择:
录音室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项目Project | 频率Frequency(HZ) | |
低频Low | 中频Medium | 高频High |
设计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S)T60≤ | 0.3~0.5 | 0.3~0.4 | 0.2~0.3 |
| | | | |
| | | | |
3、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值设定为:NR~25
III)导播室、控制室
1、主要功能是对录音室及演播室进行控制、监听以及音视频文件后期编辑制作,对声环境的要求是要有很高的语言清晰度。低噪声、强吸声、强隔音。室内的混响时间应取短混响
时间,声场分布要均匀,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平直,后部做扩散处理,并且没有共振,颤动回声,驻波,声聚焦染等建声缺陷。
2、混响时间T60设计值选择:
演播室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项目 item | 频率Frequency(HZ) | |
低频Low | 锐射中频Lowmcu解密 | 高频Low |
设计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S)T60≤ | 0.3~0.5 | 0.3~0.4 | 0.2~0.3 |
| | | | |
| | | | |
3、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值设定为:NR~30dB
注:根据国家标准,建声计算的容许误差为±10%。
三、导播室、演播室建、录音室、控制室声处理方案
(一) 顶棚:顶棚的吸声面积,对整个室内的吸声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处理好顶棚吸声对整体的声学设计至关重要。经计算分析,顶棚使用隔声吸声复合吊顶的声学处理方式
(二)墙体:为强吸声强隔声结构,墙体隔声量达到60dB,材料的选择使用兼顾美观和防火要求。
(三)与外部的门采用隔声门。隔声量达到35dB。
(四)地面采用干式浮筑地面铺地毯.
(五)空调及新风系统的风管及进、回风口处要做消音处理,要求空调的NR值为20-25。
四、预计声学效果
室内的声聚焦、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基本消除,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原油加热器60在0.3~0.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