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14型弹簧操动机构维护规程

阅读: 评论:0

CT14型弹簧操作机构维护规程
1. 适用范围和要求
本规程阐述了水电厂3CT14 型弹簧操动机构的检修维护要求及质量、安全控制要点,其适用于对检修维护工作的指导,及水电检修公司对水电厂CT14 型弹簧操动机构检修过程的控制。
2. 维护周期
机构应根据每年设备预试及大小修定期进行检查及维修
3. 概述
CT14 型弹簧操动机构用于操作35KV 六氟化硫断路器、油断路器及合闸功于本机构相配的其他断路器。机构合闸弹簧储能有电动储能和手动储能两种方式,合、分闸操作有电磁铁操作和动按钮操作两种。机构符合GB1984《交流高压断路器》标准的要求。
4. 使用环境条件
4.1 海拔高度:1000m;
包装箱制作
4.2 环境温度:-30 ℃— +40 ℃;
4.3 相对湿度:日平均不大于95%,月平均不大于90%;
4.4 风速:不大于35m/s;
4.5 没有易燃物质、爆炸危险、化学腐蚀及剧烈振动的场合。
5. 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数据
1 合闸功J 1000
2 输出拐臂转角度57 °~6°0
3 储能电机额定电压V -220、 ~220
额定电流  A 7、 4
工作电压范围85%~110% 额定电压
4 合闸电磁铁额定电压V -110、 -220、 ~220 额定电流  A    4.6 、2.3、 3.5
工作电压范围85%~110% 额定电压
5 分闸电磁铁额定电压V -110 、-220、 ~220
额定电流  A    6 、3、 3.5
工作电压范围
65%~120% 额定电压,
小于30% 额定电压不得分闸
6 一次重合闸无电流间隔时间S 0.3
7 额定电机电压下储能时间S ≤15
绝缘阻抗测试8 重量Kg 141
9 外形尺寸(宽×高×深)mm 525×707×425
6. 结构及及工作原理(见图1)
机构为夹板式结构,在机构的右、中板之间布置着凸轮、半轴、扇形板、输出轴及输出拐臂、油缓冲器、分合指示牌、合闸电磁铁等零部件;在机构的左、中板之间布置着棘轮、驱动块及储能传动的零部件等;辅助开头、计数器、手动合、分按钮等分别布置在机构上部各处。储能电机在机构的下方,左侧板的外面装配接线端子板等,合闸弹簧在左、右侧板外侧。控制电机回路通断的行程开装在侧板的上边。机构的后部及下部各有两个安装角钢。
6.1 电动储能(见图2)
电机通电动作,带动偏心轮(1)按图示方向转动,通过紧靠在偏心
轮上的滚轮(2)推动驱动块(3)并带动驱动棘爪(5)上下浮动,推动棘轮(7)按图示方向转动。棘轮与储能轴(8)是空套的,在储能开始时电机带动棘轮空转,当固定在棘轮上的销(14)与固定在储能轴上的驱动板(11)靠紧以后,就带动储能轴转动,与储能轴键联
接的挂簧拐臂(13)将合闸弹簧(16)拉长储能。合闸弹簧拉至最长
位置后,储能轴再向前转约  4 度,储能轴就会被合闸弹簧带动自行过
中转动。见图3 弹簧过中后,储能轴(5)及凸轮(16)转动到凸轮上的滚子(6)与定位件(9)接触受阻,即停留在图3所示储能保持位置。这时,行程开关切换,储能电机随即断电。同时,见图2,驱动板(11)将固定在驱动棘爪上的靠板(6)推开,驱动棘爪抬起并
与棘轮脱开,不妨碍电机、驱动棘爪的惯性运动,每次合闸弹簧释能后,行程开关切换接通,又将使电机通电自动储能,如要中止储能,
应人为切断电机电源。
6.2 手动储能(见图2)刹车蹄块
将储能手柄(Φ20 × 700mm,最大操作力小于375N)插入驱动块(3)的孔中,上下摇动手柄,除电机不通电未转动外,各部分将与4.1 条同样动作,实现手动储能。此前,电机通电点动将偏心轮(1)调整
到不影像驱动块摆动的位置。
6.3  合闸操作
6.3.1 电动合闸(机构的合闸操作系统见图3)
分闸已储能状态(图3a),合闸电磁铁通电,其铁芯向下吸合,通过
导板(2)带动杠杆(3)顺时针转动,推动滚子(10)及定位件(9)逆时针转动(10 装在9 上),铁芯吸合到底时,各零件到达双点画
线所示位置,滚子(6)不在受阻挡。见图4 分闸储能状态(图4a),合闸电磁铁通电使定位件(6)抬起后,合闸弹簧释能,带动凸轮(5)逆时针转动,通过滚子(7),连板(3)带动扇形板(4)逆时针转动并与半轴(2)接触扣接,销03 被固定,成为一个临时支点,凸轮
继续转动,带动由连板(3)、连杆(8)、输出拐臂(11)组成的四连杆向合闸方向运动,输出拐臂顺时针转动带动断路器合闸,机构到达4b 位置,同时,断路器分闸弹簧储能,为分闸作好准备。此后,
电机又自动通电储能,到达图4b 状态,储能时,滚子(7)在凸轮等半径圆弧上滚动,输出拐臂保持在合闸位置不动。
6.3.2 手动合闸(见图3)
分闸已储能状态,按动手动脱扣按钮(7),通过调节螺杆(17)推动定位件(9)逆时针转动实现手动合闸。
6.4  分闸操作(见图4)
图4b 状态,因受到半轴(2)及凸轮(5)的双重约束,联杆系统不
能运动,机构保持在和闸位置,但在断路器分闸弹簧力的作用下,各部分都存在分闸运动的驱动力。一旦半轴逆时针转动与扇形板(4)脱扣,销03 可逆时针转动,滚子(7)失去双重约束,将向左方运动
完成合闸。然后扇形板复位,机构到达图4a位置,为下一次合闸做好准备。分闸电磁铁(1)通电动作,其顶杆(6)推动弯板(5)带动半轴(序号8,即图4 序号2)转动脱扣,实现电动分闸。按动手支
分闸按钮(3),通过连接螺杆(4)也可推动弯板(5)及半轴(8)转动,实现手动分闸。
6.5 自由脱扣
当合闸到一定程度,即断路器分闸弹簧力已加大到足以引起分闸动作
时,也即凸轮表面向左方运动而分闸,即实现自由脱扣.
6.6 自动重合闸
每次合闸后都会自动储能到达图4d 状态。当电力系统有故障而分闸
到达图4d 位置,如重合时电力系统故障已消除,可保持在合闸位置
并自动储能到图4d 状态,即完成一次成功的自动重合闸操作,如重
合闸时电力系统的故障未消除,又会立即分闸到达图4c 的位置,因弹簧储能时间相对较长,已不可能实现再次重合闸。机构可完成一次成功的自动重合闸操作(分— 0.3s —合),或完成一次不成功的自动重合闸操作(分— 0.3s —合分)。披肩按摩器
6.7 手动慢合动作
在机构与断路器连接后应进行慢合,以检查排队整个系统的卡阻现
象,慢合前先将机构合闸弹簧取下,并将驱动棘爪上的靠板卸掉,然后用手动储能的方法使储能轴转动到储能位置后,按动手动合闸按钮抬起定位件,再继续摇动手柄使储能轴向合闸方向转动,直至合闸完毕,在整个慢合过程中,各运动部分应无卡滞跳动现象,手柄上应无特大阻力,也不应用“跳跃性反力”。慢合后应注意重新装上合闸弹
簧和棘爪上的靠板。
6.8 合闸机械联锁
合闸联锁板(11)上有一直角拐弯的槽,只有在图3a 的分闸位置,滚子(10)与槽的缺口对准,滚子(10)及定位件才能转动合闸。合闸位置(图3b), 联锁板受到复住弹簧()的拉力上移,滚子()与槽的缺口错开,虽然凸轮已到达储能保持位12 10 置,但无论合闸电磁通电或按动手动合闸按钮,都不能使滚子及定位件转动合闸,即具备合闸位置不能进行合闸操作的机械联锁功能。
7. 电气回路(图7、图8为机构电气回路原理图及接线图)
电气回路具有以下功能
7.1 储能
电机给电储能,每次合闸释能后,电机将自动通电重新储能。如要中断储能,应切断电机电源。
7.2 电动操作
可进行电动合闸及分闸操作。在保护装置及自动重合闸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实现故障保护快速脱扣分闸及重合闸、合分等操作。
7.3 电气联锁
只能弹簧储能到位,才能进行电动合闸操作合闸位置不能进行合闸操作,分闸位置不能进行分闸操作。合、分闸回路不能同时通电。
7.4 信号
信号灯可显示机构处于合闸、分闸、储能到位等状态。
8. 安装及调整小型变速箱
机构的安装尺寸及与断路器的连接尺寸见图9
8.1 安装
机构安装时,主要用4个M20螺栓穿过机构后部角钢上的4-Φ24 孔固定于断路器构架上。安装面应平整,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构下部两个角钢的位置可适当调整,用4个M16 螺栓作辅助固定。后部角钢上的4-Φ18 孔也可用于辅助连接或固定。功率测量
8.2 机构与断路器的配合及调整
机构与断路器的连接及传动配合是否恰当,将影响断路器的触头行程及机构特性。应适当设计断路器
的传动连杆及拐臂系统,使连接后达到断路器行程要求。机构与断路器间的连杆以水平布置为佳。断路器与机构的连接,应在图4a 的分闸已储能状态进行。连接后,扇形板
一定要复位到脱离半轴,两者间有1—4mm间隙。如扇形板复位间隙不符,说明机构输出拐臂的分闸位置不正确,应改变机构与断路器之间的连杆长度进行调整,必要时还应在允许范围内调整断路器的分闸定
位(与连杆长度配合调整)。如调整不能达到上述间隙要求,或在上
述间隙范围内调整后,仍不能达到断路器触头总行程的要求,可能要考虑修改断路器传动连杆拐臂系统。
8.3 慢合动作检查及调整
8.3.1 按时完成4.7 条进行手动慢合检查。慢合过程中应无异常的特大阻力及“跳跃性反力”,传动系统及断路器触头无卡滞及跳动“跃进”现象。有异常应查明原因于以排队。
8.3.2 调整检查断路器的触头总行程、开距、超行程等符合要求。调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3:0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40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合闸   储能   机构   断路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