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处置

阅读: 评论:0

事故的处置

事故的处置
一、的危险性
为剧毒化学品,致死剂量为0.1-0.3g。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 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lora通信
属毒害感染性类危险化学品,其特性表现为:
①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越易被人、畜吸收;
②呈固体状时的颗粒度越小,容易飞扬,越易引起中毒;
③呈液体状时的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强,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越易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中毒;
银行复点机④绝大多数有机毒害品不仅有毒,而且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危险性;
⑤无机毒害品一般本身不燃,但其中的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等。
二、事故的特点
(一) 极易造成人员中毒
具有剧毒危害,能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对呼吸酶有强烈抑制作用。中毒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抽搐、抽筋和大小便失禁,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
(二) 严重污染环境
涂料分散机及其与水作用产生的氰化氢对大气、水域及土壤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环境生
物尤其是水生物会造成严重危害。
(三) 引发燃烧爆炸
自身不燃烧,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其爆炸极限为5.6%-40%。与氯酸盐、硝酸盐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三、中毒及其处理
(一)中毒机理
进入人体后迅速离解出氰基(CN-),氰离子在体内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素氧化酶(Fe3+)结合,并阻碍其被细胞素还原为还原型细胞素氧化酶(Fe2+), 结果就失去了传递氧的功能,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组织内窒息。
废渣4(二)中毒表现
1. 轻度中毒
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流泪、流涕、恶心、 呕吐、呼吸困难,口中有苦杏仁味等。
2. 重度中毒
除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外,由于缺氧加重, 引起气急、胸部紧迫感、心律不齐、烦躁不安、抽搐、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以致完全停止。 口服或吸入大量高浓度氢氰酸可立即致呼吸、心跳骤停。
(三)中毒急救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人口服氢氰酸0.06克,0.1-0.3克即可死亡。
吸入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 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 当身上沾上粉尘或被溶液溅污时, 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如发生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
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四、事故的处置
(一)报警
肥皂生产设备遇到事故时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址、泄漏物质的载体、有无人员伤亡等情况,并立即报警。
(二)个人防护
进入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抗腐蚀性的防化学喷溅服以及无钉鞋。对深人事故现场内部实施侦检、关阀堵漏等任务的救援人员更应加强全身性的安全防护。
(三)侦察检测能效监测终端
协助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周围有无着火源,附近水系
分布及流向;利用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氰化氢气体浓度,明确扩散范围;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数据。
(四)设立警戒
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泄漏量多、扩散范围较大时,应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随时调整警戒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20:5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2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员   警戒   引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