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方波逆变

阅读: 评论:0

1. 绪论
1.1.电力电子简介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了电子电路、电机拖动、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电力电子器件自身的开关非线性,给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一般常用波形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仿真技术为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提供了崭新的方法。我们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仿真,对于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掌握了仿真的方法,学生的想法可以通过仿真来验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意义,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实训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毕竟是有限的,也受到学时的限制。而仿真实训不受时间、空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外自行上机。仿真在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PWM控制技术是逆变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现在大量应用的逆变电路中,绝大部分都是PWM型逆变电路。为了对PWM型逆变电路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逆变器控制所需的电路模型,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并对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和PWM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进行了分析,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波形,并运用MATLAB提供的powergui模块对仿真波形进行了FFT分析(谐波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运用PWM控制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逆变电路的运行要求。
1.2.matlab的简介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
hwork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 JAVA的支持。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B函数库中方便自己以后调用,此外许多的MATLAB爱好者都编写了一些经典的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就可以用。
1.3.基本任务
本文设计了一单相桥式方波逆变电路。
单相方波逆变电路,开关器件选用IGBT,直流电压为300V,阻感负载,电阻1,电感2mh
完成上述方波逆变电路的设计,并进行计算机仿真,观察输出电压波形、系统输入电流波形、电压电流波形的谐波情况。
2. 主电路图工作原理说明
2.1 逆变电路
逆变概念:逆变——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与整流相对应。
主要内容:换流方式,电压型逆变电路,电流型逆变电路,多重逆变电路和多电平逆变电路。
无源逆变逆变电路的应用:
蓄电池、干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直流电源向交流负载供电时,需要逆变电路。交流电机调速用变频器、不间断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等电力电子装置的核心部分都是逆变电路
2.2 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为例:
S1S4是桥式电路的4个臂,由电力电子器件及辅助电路组成。S1S4闭合,S2S3断开时,负载电压uo为正S1S1S4断开,S2S3闭合时,uo为负,把直流电变成了交流电。改变两组开关切换频率,可改变输出交流电频率。
3-1 逆变电路及其波形举例
电阻负载时,负载电流iouo的波形相同,相位也相同。阻感负载时,防误闭锁io滞后于uo,波形也不同(图3-1b)。
t1前:S1S4通,uoio均为正。
t1时刻断开S1S4,合上S2S3uo变负,但io不能立刻反向。
io从电源负极流出,经S2、负载和S3流回正极,负载电感能量向电源反馈,io逐渐减小,t
2时刻降为零,之后io才反向并增大。
2.3 电压型逆变电路
逆变电路按其直流电源性质不同分为两种:电压型逆变电路或电压源型逆变电路。
3-3 电压型逆变电路举例(全桥逆变电路)
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特点
(1) 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大电容,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
(2) 输出电压为矩形波,输出电流因负载阻抗不同而不同。
(3) 阻感负载时需提供无功。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并联反馈二极管。
2.3.1 半桥逆变电路
电路结构:见图3-4
工作原理:
V1V2栅极信号各半周正偏、半周反偏,互补。uo为矩形波,幅值为Um=Ud/2io波形随负载而异,感性负载时,图5-6bV1V2通时,iouo同方向,直流侧向负载提供能量,VD1VD2通时,iouo反向,电感中贮能向直流侧反馈,VD1VD2称为反馈二极管,还使io连续,又称续流二极管。
3-4 单相半桥电压型逆变电路及其工作波形
优点:简单,使用器件少
真空过滤装置缺点:交流电压幅值U万能角钢d/2,直流侧需两电容器串联,要控制两者电压均衡,用于几kW以下的小功率逆变电源。
单相全桥、三相桥式都可看成若干个半桥逆变电路的组合。
2.3.2 全桥逆变电路
电路结构及工作情况:
提提热图3-3,两个半桥电路的组合。14一对,23另一对,成对桥臂同时导通,交替各导通180°。uo波形同图3-4b。半桥电路的uo,幅值高出一倍Um=Udio波形和图3-4b中的io相同,幅值增加一倍,单相逆变电路中应用最多的。
输出电压定量分析
uo成傅里叶级数                      
基波幅值                                            
基波有效值                                          
uo为正负各180º时,要改变输出电压有效值只能改变Ud来实现。
移相调压方式(图3-5)。
可采用移相方式调节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称为移相调压。各栅极信号为180º正偏,180º
反偏,且V1V2互补,V3V4互补关系不变。V3的基极信号只比V1落后q ( 0<q <180º)V3V4的栅极信号分别比V2V1的前移180º-quo成为正负各为q 的脉冲,改变q 即可调节输出电压有效值。
3-5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移相调压方式
3. 计算机仿真
3.1单项桥式方波逆变电路仿真
设计单相方波逆变电路,开关管选择IGBT,单相方波逆变电路直流电压为300V,阻感负载,电阻1,电感2Mh
3.1.1单项桥式方波逆变电路
4-1单项桥式方波逆变电路
3.1.2单相方波逆变仿真结果分析
  将仿真时间设为0.1s,选择ode45的仿真算法,将误差设为1e-5,运行后可得
仿真结果。
  途中自上而下位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电流和直流侧电流波形。交流电压为正负300V的方波电压,周期与驱动信号同为50Hz。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波形有阻感负载的特性所决定。直流电流为负的期间,电流通过反并联二极管流向电源,负载电感的磁场储能向直流母线馈送;直流电流为正的期间,电流通过IGBT流向负载。若为纯电阻负载,则直流电流无波动。
4-2 单相方波逆变电路仿真波形
 
  水塔控制器根据傅里叶模块,逆变器输出的交流基波电压幅值为381.4V,与理论值相符。交流电压T
HD48.4%。可见,单相方波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基波幅值大于直流电压,其电压利用率较高,但同时谐波含量较大,难以满足多数负载的要求。
总结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了电子电路、电机拖动、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电力电子器件自身的开关非线性,给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一般常用波形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仿真技术为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提供了崭新的方法。我们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仿真,对于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掌握了仿真的方法,学生的想法可以通过仿真来验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意义,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实训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毕竟是有限的,也受到学时的限制。而仿真实训不受时间、空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外自行上机。仿真在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宏乃刚,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谢卫,电力电子与交流传动系统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YLAB仿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数据加密存储
体会
短短一个周的课程设计就要结束了,在老师细心指导下终于完成任务,虽然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课设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好多原来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在这次课设中巩固和加深。
这次课设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光了解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工具获得需要的资源,而且加深了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也对将来走向社会积累了经验。
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
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最后在这里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19:1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2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逆变   电路   电压   电力   负载   波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