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赖幸君
瓶胚检测机
当前人类社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 日常生活、生产运行还是公共管理、国防建设,信息资源已 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但信息安全也受到各种各 样的威胁冲击,全球性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前一 段时间发生的斯诺登事件揭露出美国通过棱镜计划对全球范 围内的、视频会议、上网信息、语音通信等信息进 行监控,给全球的信息安全保护带来巨大冲击。各国随之纷 纷出台维护本国信息安全的战略和政策,防范和对抗源自外 部和内部的各种威胁。2013 年工业和信 息化部印发的《信息 化发展规划》,强调“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基础设施”,“加 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 2013 年工业和信息 化工作会议上,也将“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网络 信息安全”作为 2014 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可见,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贯彻 和执行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认真分析威胁来源,推动和加强 各项
保障手段建设,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非
常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图 1 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内容
信息安全保护要求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中物理传输通道 畅通安全。信息的物理传输通道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 线传输依靠光纤、电缆等组成固定电话网、计算机互联网、 骨干光纤通信网等有线通信系统和网络。无线传输则基于电 磁频谱,依托不同频率的无线电作为物理媒介来传输信息, 构架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雷达导航、实时广播电视网 等诸多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跨越式发展、即时信息需求强烈、超 远程测控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无线电作为信息的物理传输 通道的重要形式,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无线电无需布 设固定线路,经加载信息
后直接在自由空间传播,有效解决 了超远距离、大地域范围、信源信宿位置随时移动等恶劣环 境下的信息传输问题。特别是我国力推三网融合,大力发展 复合型通信网络,无线与有线通信系统网络间逐步融合、相 互对接的情形十分多见。
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的大环境下,要保护信 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就要考虑无线传输通道的畅通安全。 但无线电存在“电磁频谱资源有限、传播质量易受环境影响、 开场传播易被截获”等自然属性的弊端,所以较有线系统而言,
1. 信息安全与无线电安全
信息安全从不同领域、学科、技术上进行解释范畴各有 差异,并随着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内涵和外 延不断变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定义信息安全为在信息产生、传输、 存储等各个环节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控性 等属性,确保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或恶意因 素而受到破坏、更改、遗失、泄露等。可以认为信息安全的实 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和网络(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物理 环境及基础设施)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 破坏。具体而言,即确保在整个信息系统和网络中的信源端和 信宿端的软、硬件运行稳定,数据在产生、传输、存储过程中 未出现丢失、泄露、错误,物理传输通道畅通安全(见图 1)。
11CHIN A RAD IO
2014.4
(1)无线电攻击:发射无线电,压制或阻断对方使用无 线电通信,保证己方有效使用。例如,在考试中利用无线电 设备发射管制信号来阻断非法信息传递。
(2)无线电保护:在对方使用无线电冲击下,保证己 方电磁频谱的有效使用。例如,进行电磁频谱资源的合理分配, 最大限度满足各用户的正常用频需求,避免非法占频使用影 响合法用户。
(3)无线电支援:接收和识别电磁场内的无线电,搜集 信息情报。例如,对航空、铁路、广播电视等重要业务及重要 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持续性监测,及时定位有害干扰源。
2. 无线电威胁及防护
信息系统和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分为由自然灾害、意 外事故、设备故障等引发的自然威胁;由人为操作失误、主 观保密意识薄弱泄露等引发的主观威胁;由黑客渗透、内部 泄密、信息间谍、电子战等引发的恶意威胁。也可根据攻击 目标分为对终端(信源、信宿)的威胁、对传输通道(无线 及有线链路)的威胁(见图 2)。
3. 无线电安全保障
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是无线电安全防护措施的具体体 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 中“主要任务”一节提出“完善和制订无线电应急和管制预案, 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对 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置。做好无线电专项监测工作,加强无 线电管理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无线电专项监测能力。 制订无线电安全保障专项工作方案,保障党政军民重大活动、 重要时期的无线电安全。继续加强对重要业务、重要频段的
无线电监测,及时查处有害干扰,消除干扰隐患,保障无线 电安全。继续做好航空、铁路等重要无线电频率保护,完善 频率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具体到日常工作中,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无线电安全保 障工作包括在应对个别性的重大公共事件中执行专项保障和 长期服务与重要业务执行日常保障。
(1)重大公共事件的专项保障
碱锰电池
在重大外事活动、重要会议、大型纪念活动、大型体育 赛事、大规模统一考试、严重自然灾害、重大节日、突发公 共事件等时间、地点、人员相对集中的事件环境中进行专项 安全保障。保障内容包括:
● 确保区域内获审批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和台站不受干
扰,特别是用于安全保卫、指挥调度、转播传送、仪式表演 的频率和台站;
● 发现区域内未获审批使用的信号,进行定位后排除非
重型工程洗轮机法发射源;
● 确保区域内获审批使用的无线电台站不对外辐射未经
许可的信号,避免对其他合法用户产生干扰;
●
审批和保护应急频率、临时台站的使用;
● 强制实施和解除无线电管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
速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在我国举办重大经济、外交、文化、体育等活动日益增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09 年国庆 60 周年庆典、2010 年 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都专门设立无线电通信保障部门, 图 2 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威胁
在上述威胁中,针对无线电的恶意威胁最具破坏性。由 于无线电在自由空间进行“广播式”传播,信号覆盖的地域 空间较大,容易为大量用户接收、识别。威胁者常利用无线 电的这种物理属性,通过截取、阻断、修改、伪造等方式威 胁无线电的畅通和安全(见图 3)。
图 3 无线电威胁类型
各种无线电威胁的来源、破坏目的、攻击目标、损 害程度各有不同,针对每一类无线电威胁都应区别对待, 制定合理的防护体系, 运用恰当的防护措施来尽快消除 威胁隐患。从宏观层面上,可以区分为以下三大安全防 护措施:
以确保通信畅通。
(下转第 25 页)
CHIN A RAD IO 2014.4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
Frequency Spectrum 体情况来核定。 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增加计费因子为切入点,提出频率占用 费计费方法的改进设想,但具体细节尚有不足之处,例如各
natr-241
3 应用举例
上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计费因子,下面通过几个示例来 更好地说明计费因子的使用方法。
3.1 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的主要收益在于广告投放,受此影响人口密度 高的地方广播电台设置较多,频率资源也较紧张,在计费时 应考虑人口密度和发射功率。此外,数字广播在节约频率资 源和降低发射功率方面有较大优势,因此广播电台应综合考 虑人口密度、发射功率和效率三方面因素。其计费公式为: 基础费用·f(d)·f(p)·f(e)。
3.2 微波站
现阶段的微波站应在政策上鼓励使用 10GHz 以上的高 频率,因此计费时应将行政激励因子计算在内,计算公式为: 基础费用·f(a)。
3.3 对讲机
对讲机正处 于“模转数”的过渡 期,根据规划要于 2015 年年底完成对讲机的模转数。因此,对讲机在计费时除 考虑效率外,还应有政策激励手段支持,计算公式为:基础 费用·f(e)·f(a)。
类计费因子的取值需经过更为科学的论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无线电管理收费规定》的通知(计价费 [1998]218 号)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无线电新业务频 率占用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 [2003]2300 号)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调整“村通工 程”无线电通信和“村村通工程”无线电广播电视传输发 射台站频率占用费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 [2005]2812 号)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重新核定蜂窝 公众通信网络频率占用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 价格 [2007]3643 号)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核定第三代公众移 动通信网络频率占用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 发改价 格 [2011]749 号 )
[6] 部分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占用费收费政策研究 . 国家 无线电监测中心,2013.12
[7] 我国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收费标准体系研究 . 中国电子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3.12
4 总结
频率占用费是合理调配频率资源、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 (上接第 12 页)
我们对电磁频谱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区域内电磁环境 进行监测,允许合法设台正常用频,对非法台站进行查、 定位和排除,用技术手段约束使用者行为,确保无线传输通 道在时间、地点、人员高度集中的环境中的“可控性”。实 践活动表明:无线电安全保障就如同隐匿的“空中警察”, 是重大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2)重要无线电业务的日常保障
对涉及航空导航、全球定位、广播电视、射电天文、航 天遥控遥测、铁路控制等重大行业或领域中的频率使用情况 进行长期、持续性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无线电业务正常开展。 具体内容包括:
● 针对重点频率长时间监测,积累客观完整的频谱占用
光通量测试
数据;
● 及时发现未获审批使用的信号,进行定位后排除,避
免干扰隐患。
随着无线电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深入应用,各有关部门 的无线电用户对无线电通信的通畅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然而频谱资源是有限资源,高密度的无线电应用必然
导致电波环境复杂多变、有限资源紧张、干扰事故频发。我 们通过常规的监测及数据比对,可及时发现突发的有害干扰 并排除,清除无线电业务受扰隐患,保证通信双方随时可以 访问信息资源和使用服务。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就像“警报 器”,实时跟踪无线电使用状态,及时发现和提醒干扰隐患, 为无线电用户日常通信畅通保驾护航。
4. 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
信息安全要求保证信息系统和网络中软硬件运行稳定、 信息数据始终准确无误、信息传输通道安全畅通。无线电作为 信息物理传输通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有线或无线通信网 络之中,作用巨大。保护无线电安全对于捍卫个人隐私、保护 重要行业正常生产、巩固国防政治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为此,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和无线电管理部门都应认真分析无 线电安全威胁的源头、手段、结果
等因素,不断宣传和普及 无线电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对无线电安全威胁的风险意识, 提出切实有效的无线电安全防护措施,完善无线电安全保障 的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我国无线电安全乃至信息安全保障水 平,最终完成 CHIN A RAD IO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