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试验室检测指引

阅读: 评论:0

附件 2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
一、目的
粘土稳定剂(一)及时发现、诊断病例
(二)及时了解伊蚊媒介携带登革病毒状况。
(三)病毒分型和溯源。
(四)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 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 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对象
(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 WS216-2008)。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三、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临床标本采集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清,分装 2 份,保存于 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 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 其中 单宁酶1 份用于现场实验 室检测, 金银卡纸1 份用于上级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附件 1,附表 1)。
1.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每次采集血液标本 抛光磨头5mL
2.登革热临床诊断和疑似的住院病例(包括初筛阴性),应采集双份血液标 本,入院当天和出院前 1 天各一份。
3.疫点首发病例,必要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标本,距第一份血样采集日期间隔 在 7 天以上。
(二)蚊媒标本采集
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 分类鉴定后, 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 按 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 10-20 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
标本应-70C以下保存,血液标本可-20C以下保存,但不超过1周。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 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 全规定。
四、检测内容
(一)实验室检测 登革热疑似病例发生所在地医院和 /或县(市)疾控机构采集病例血清,检 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检测流程参见图 1
(二)复核检测
1.送市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临床标本,抽样 30%进行复核检测,疫点 首发病例需采用病原学和 /或双份标本血清学方法复核检测,暴发疫情复核检测 不少于 5 例,疫情少于 5 例者应全部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应分型检测。
2.疫点首发病例,重症病例、输入病例急性期标本应采用    PCR 方法进行分
型检测,阳性者分离病毒,从临床标本或所分离病毒中扩增 E 蛋白编码基因, 完成序列分析。
3.每次暴发疫情应开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4.实验室检测阴性临床病例以及重症病例,应对恢复期血清进行    IgM IgG
抗体和 升频/或中和抗体检测。
(三)媒介标本检测
1.核酸检测 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核酸分型检测,并扩增病毒    E 蛋白编码基因,
完成序列分析。
2.病毒分离 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由国家、 省或有条件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毒
分离、基因组序列分析

发病〉5
抗体检测
登革热麺似病例
确诊
登革热
釆集第2悄标本
排除
登革热
编制报告,录入病例诊断结果
审批检测报告
发送检测报告,样本保存与运送
1登革热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流程
五、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
1)抗原检测:一般发病后6天内血液标本NS1抗原检出率高。标本中检 出NS1抗原可以确诊病毒感染,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附件2,
2)核酸检测:一般发病后 6 天内血液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高。在病人血 清中检出病毒核酸, 可确诊而且能够分型, 可用于早期诊断, 但核酸检测容易因 污染而产生假阳性,因此要求严格分区操作(附件 4)。
3)病毒分离:一般发病后 5 天内血液标本病毒分离率较高。将标本接种 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附件5), 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抗原或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分离到登革病毒可以确诊, 但其耗时长,不适于快速诊断。
2.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主要适用于发病 5 天以后血液样本, 但需注意可能与 其他黄病毒感染发生交叉反应。
1 )血清特异性 IgM 抗体:采用 ELISA 、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 IgM 抗体 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登革病毒, 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 但单份标本不 能确诊(附件 6)。
2)血清特异性 IgG 抗体:采用 ELISA 、免疫荧光( IFA) 、免疫层析等 方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 IgG 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高可 以确诊(附件 7纸巾筒8)。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16:3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2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检测   标本   病例   病毒   采集   核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