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2007每第28卷第5期
一…一——L-~-一一…一一——…一—-——一一——
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乘积缩小小于50%或增大小于25%且无新的病灶出现。(4)进展(PD)1个或多个病变增大大于或等于25%或出现新的病变。
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R+CR)12例,缓解率为28.6%。有所改变22(CR+PR+SD)例,有效率为80.95%;无效8例。腹水消失或减少8例,疼痛减轻12例,食欲增加11例。 典型病例张某,女,48岁,西安市人。间断腹胀反复发作1年,经检查诊断为腹腔恶性肿瘤。给予腹腔灌注:氟尿嘧1.og,顺铂60mg,干扰素300万u,胞必佳400ug,速尿40mg,地塞米松10mg,1月1次,连续6次。并配合口服益气健脾中汤药。两次灌注完后腹水完全消失,腹胀减轻,效果明显。
电阻丝
讨论对于腹腔和盆腔恶性肿瘤,即使实施了根治性的手术,仍有大部分出现腹腔转移,一些腹膜腔以外的恶性肿瘤也有一部分最终会出现腹腔转移,这类病人多已气血大亏,若单纯使用化疗药物,在攻邪的同时,更加克伐正气,应用腹腔局部灌注化疗药物,配合中药制剂,一方面能消除癌肿病灶,另一方面
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以发挥机体内在抗癌能力。经实验研究表观康莱特能激活体内免疫调节因子活性,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化疗药物有减毒增效及抑制肿瘤转移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且有一定镇痛作用。本组病例中包括晚期肝癌、胰尾癌、小肠恶性肿瘤、
521
腹部恶性转移癌等,都是目前不能手术的晚期甚至终末期肿瘤,病人十分痛苦,对这些病例目的在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这些病人往往一般状况较差,大部分病例合并恶性腹部积液,腹腔灌注化疗的方法是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缩小癌灶,控制腹水的有效措施,不仅在腹腔内与肿瘤直接接触,尤其对肿瘤腹膜转移的控制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使抗癌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浓度,给药浓度均高出静脉给药浓度200~400倍,尤其以门静脉内最高,对由门静脉转移入肝脏的癌栓和癌细胞能起到更强杀灭作用,腹腔灌注化疗可使腹腔内器官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化疗药液中,提高了药物对游离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的杀伤能力心]。总之,腹腔灌注化疗具有明显抗癌机理和药物优势,是一种简单、安全、实用、副作用小可重复使用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腹腔肿瘤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毒副反应较小,患者得以坚持化疗,故腹腔灌注化疗疗效好。副作用小,提高了对肿瘤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蔡守平,张兰凤,陈志云.腹腔热化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观察与护理。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10(2):10
[2]卿三华,周锡庚.腹腔内化疗[J]普外临床.1991,5(3):5
(收稿2006—12-01;修回2007—02—1o)
杨晨光陕西省中医医院肿瘤科(710003)
摘要目的:观察癌症止痛贴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中度癌痛病人采用癌症止痛贴外贴,每日1换,7d为1个疗程,观察疼痛强度、疼痛缓解度、
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以及中医证侯的变化。结果:癌症止痛贴止痛作
用总有效率96.7%,平均起效时闻1.5h,平均持效时闻25h,中医证侯改善总
喷淋吸收塔
有效率70%。提示:癌症止痛贴中度癌性疼痛安全有效。
主题词癌/中医药疗法疼痛/中医药疗法止痛药(中药)/应用活血祛瘀荆/应用@癌症止
痛贴外治法
癌症止痛贴是我院魏琳主任医师根据十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后经药械科朱胤龙主任对工艺设
计改进而成的纯中药外用贴剂。我们于1998年4月至2000年12月应用该药癌性疼痛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共30例病人。其中门诊病人8例,住院病人22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肝癌6例,胃癌4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骨转移2例,肺癌10例,胰腺癌4例,大肠癌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全部病例符合中医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及中度癌痛标准。
方法将癌症止痛贴(内含马钱子69,乌梢蛇、乳香、没药、冰片各109,蜈蚣2条。)贴于疼痛部位,每日1换,外贴后6h不能止痛者,即视为无效,换用常规3阶梯止痛药物。共观察7d。
观察指标(1)止痛疗效观察指标:①疼痛强度:由患者本人或医生帮助下判断,根据WHo制定的癌痛分级表,用。一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纪录。纪录时间:用药7d,第1d用药后0.5、1、2、4、6、8、10h各记录1次,以后每天8:oo和16;oo各记录1次。②疼痛缓解
度:根据WTO于1967年编制的《疼痛手册》,由医生根据患者疼痛减轻的程度,按一下5度判断记录疗效。0度:未缓解;I度:轻度缓解(疼痛缓解约1/4);II度:中度缓解(疼痛缓解约1/2);III度: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约3/4);IV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⑧起效时间;④止痛持续时间。(2)中医证侯观测:主要观测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暖气吞酸、烦躁易怒、刺痛、积等中医证侯的变化,用药前后各观测1次。(3)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前后各检测1次。
疗效标准(1)止痛作用疗效判断标准:根据WHO于1967年编制的《疼痛手册》制定。临床控制:完全缓解;显效:明显缓解;有效:中度及轻度缓解;无效:未缓解。(2)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后症状积分比前减少>91%;显效:后症状积分比前减少70一90.9%;有效:后症状积分比前减少36—69.6%;无效:后症状积分比前减少<36%。
结果1.止痛作用:观察30例病人中临床疼痛控制4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pet回收料
陕西中医2007年第28卷第5期
2.起效时间:29例止痛有效病例中起效时间最短1/2h,最长3h,平均起效时间1.5h。
3.止痛持续时间:29例有效病例中持续时间最长30h,最短14h,平均持续时间25h。
4.中医证侯观察:30例病人中气滞血瘀证侯临床控制0例,显效2例,有效19例,无效9例。临床证侯改善总有效率70%。
不良反应:30例病人中1例出现局部过敏.皮肤红、痒,未经处理,停药后自行缓解。余未发现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宋某,男性,45岁。住院号:34050,以纳呆乏力,伴右胁疼痛1月入院.人院后经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为持续性疼痛,睡眠受干扰,属中度疼痛。将癌症止痛贴外用于右胁疼痛部位及脐部,1.5h后自觉疼痛明显减轻,持续止痛时间72小时,烦躁易怒等中医证候较前亦有减轻。连续用药6次后疼痛基本消失。
高压消谐装置
讨论疼痛是严重影响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问题,其病因病机复杂,且以持续性、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为特点,目前临床虽推广。WH0疼痛3阶梯给药方案,但持续用药和不断追加阿片类药物剂量所带来的毒副反应,特别是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增加了临床选择的忧虑。
中医认为疼痛以虚、瘀为主要原因,故有“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之说。癌症止痛贴以扶正生血、镇痛祛瘀、抗癌化瘤之动植物药为主要阵列,由马钱子、乌梢蛇、乳香、没药等6味中药组成,功能扶正
气、消肿痛、破症瘕,佐以香窜理气,活血化瘀之品,调畅经脉,透皮达里,引诸药直达病所。其中药有效成分中的高活性离子透过皮肤屏障,直接进人体循环,无胃肠降解和胃肠刺激作用,并避免药物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药理实验研究证明,癌症止痛贴的镇痛活性成分等可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有较好的局部麻醉作用。
癌症止痛贴为纯中药制剂,长期使用无成瘾之忧,并且镇痛作用持久,无副反应,临床上可定位于癌痛第1、2阶梯,亦可作为癌痛第3阶梯联合用药的优选以减缓阿片类药物剂量的追加,避免阿片过量使用的危险。
空心钢管(收稿2006—12—15;修回2007—02—15)
癌症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www.khbct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国中医学博大精深,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该字由“疒”及“留”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病理认识。癌症在中国中医学属于:“症瘕”、“积聚”、“噎膈”等“证”的范畴,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东汉的张仲景对肿瘤与非肿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区别进一步发展了《难经》的论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不但分门别类地记载了许多肿瘤疾病和症状,如“症瘕”、“积聚”、“食噎”、“反胃”、“瘿瘤”等病证,而且还论述了病因、病机,同时记载了“缝亦有法”的外科手术方法。www.khbct/cancer/html/dachangai/086172665.htm
癌症止痛贴癌性疼痛30例
作者:杨晨光, Yang Chenguang
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医医院肿瘤科,710003
刊名:
陕西中医
英文刊名: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7,28(5)
被引用次数:4次
引证文献(4条)
1.刘兴安.王华伟.王文萍中医外治法癌痛进展[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 2009(5)
2.贾宁.孟静岩癌痛的中医药外治法研究状况[期刊论文]-黑龙江中医药 2009(2)
3.莫艳芳.邓广业中医药外治法癌痛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 2009(1)
4.韩旭中医药癌性疼痛近况[期刊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2)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shanxzy200705005.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cfa368ed-e7b3-4f58-a6ca-9e7200a60115
下载时间:2011年1月21日
液体速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