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外用膏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等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作用。 外用膏剂主要包括软膏剂、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以及凝胶剂等。
1.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①完整表皮;②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2.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皮肤条件:①应用部位;②皮肤的病变;③皮肤的温度与湿度;④皮肤的清洁。
(2)药物性质:①油/水分配系数;②分子量。
(3)基质的组成与性质:①基质的组成、类型和性质;②基质的pH;③附加剂;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 (4)其他因素: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
最佳选择题
关于外用膏剂的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质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似时,有利于某些药物的透皮吸收
B.聚乙二醇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较快且较易透皮吸收
C.油脂性基质可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而提高药物的渗透性
D.基质的pH小于弱酸物的pKa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E.基质的pH大于弱碱物的pKa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竹筏船
『正确答案』B
外用膏剂中药物的透皮吸收过程为
A.浸润、渗透、吸收 B.释放、穿透、吸收 C.解吸、溶解、吸收
D.释放、溶出、吸收 E.渗透、穿透、吸收 『正确答案』B
第二节 软膏剂
蜗轮蜗杆副一、软膏剂的特点
软膏剂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作用。软膏中药物透皮吸收,也可产生全身作用。
二、软膏剂常用的基质
理想的基质应具备下列要求:
①具有适宜的黏稠度,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
②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③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
④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
⑤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一)油脂性基质
1.油脂类:动、植物油及氢化植物油等 2.类脂类:羊毛脂、蜂蜡、虫白蜡、鲸蜡等。
3.烃类:凡士林、石蜡和液状石蜡 4.硅酮(硅油):常用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
(二)乳剂型基质
1.O/W型乳剂基质 常用乳化剂:一价皂、聚山梨酯类(吐温类)、十二烷基硫酸钠。
例:一价皂作乳化剂的O/W型乳剂基质:
处方:硬脂酸120g,单硬脂酸甘油酯35g,液状石蜡60g,凡士林10g,羊毛脂50g,三乙醇胺4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
处方中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皂化生成硬脂酸胺皂,为O/W型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能增加油相的吸水能力,具有辅助乳化、稳定和增稠作用。
2.W/O型乳剂基质
常用乳化剂:多价皂、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
例: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作乳化剂的W/O型乳剂基质:
处方:凡士林400g,硬脂醇180g,倍半油酸三梨醇酯5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
处方中倍半油酸山梨醇酯为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作W/O型乳化剂,硬脂醇也有较弱的乳化能力,可起辅助乳化作用。
配伍选择题
A.乳化剂 B.增溶剂 C.防腐剂 D.辅助乳化剂 E.抗氧剂
硬脂酸胺皂在软膏基质中可作为 『正确答案』A
单硬脂酸甘油酯在软膏基质中可作为 『正确答案』D
倍半油酸山梨醇酯在软膏基质中可作为 『正确答案』A
(三)水溶性基质
1.纤维素衍生物:常用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2.聚乙二醇(PEG)。
3.卡波姆(carbomer):商品名卡波普(carbopol)。 4.其他:海藻酸钠、甘油明胶等。
三、软膏剂的制备
(一)制法
1.研合法
操作方法:药物细粉加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宜液体研磨成细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适用:软膏基质稠度适中或主药不宜加热,且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均匀混合时。
uvlo电路 2.熔合法(热熔法)
操作方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药物分次逐渐加入,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冷凝。
适用:软膏中含有不同熔点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或主药可溶于基质,或需用熔融基质提取药材有效成分者。
3.乳化法
操作方法:将油相加热熔融;另将水相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约80℃)时,两相等温混合,不断搅拌,直至冷凝。
适用:乳剂型基质。
(二)药物加入基质的一般方法
1.不溶性固体药物:制成细粉、极细粉或微粉,与少量甘油、蜡等研匀后,再逐渐递加其余基质研匀;或将药物细粉加入熔融的基质中,不断搅拌直至冷凝。
2.植物油提取饮片:根据饮片性质以植物油为溶剂加热提取,去渣后再与其他基质混匀;或用油与基质的混合液共同加热提取,去渣后冷凝,即得。
3.可溶物:水溶物与水溶性基质混合时,可将药物水溶液直接加入基质中;与油脂性基质混合时,药物一般应先用少量水溶解,以羊毛脂吸收后,再与其余基质混匀。与乳剂基质混合时,在不影响乳化的情况下,可在制备时将药物溶于相应的水相或油相中。油溶物可直接溶解在熔化的油脂性基质中。
4.中药浸出物: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基质混合。固体浸膏可先加少量溶剂(如水、稀醇等)使之软化或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匀。
5.共熔成分:如樟脑、薄荷脑、麝香草酚等并存时,可先将其研磨共熔后,再与冷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
6.挥发物或热敏物:待基质降温至40℃左右,再与其混合均匀。
四、眼膏剂质量要求
眼膏剂应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易涂布于眼部,必须灭菌且纯净细腻,对眼部无刺激性,无微生物污染。眼膏剂较一般滴眼液疗效持久,且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
第三节 膏药
一、黑膏药的特点
黑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经高温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黑膏药可发挥保护、封闭及拔毒生肌、收口、消肿止痛等局部作用;或经透皮吸收,发挥药物的祛风散寒、行滞祛瘀、通经活络、强壮筋骨等功效,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以弥补内服药的药力不足。
二、黑膏药的制备
1.黑膏药基质的原料
(1)植物油:以麻油为最好,棉籽油、豆油、菜油、花生油等亦可应用。
(2)红丹: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Pb3O4),含量要求在95%以上。使用前应干燥,并过筛使成松散细粉。
2.黑膏药的制备 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提取(炸料)→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一摊涂。
(1)药料提取:油温控制在200~220℃。其中质地轻泡的药材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矿物药以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
(2)炼油:300℃左右炼至“滴水成珠”为度。
(3)下丹成膏:270℃以上的高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应喷淋清水,膏药成坨,置清水中浸渍,以去火毒。
(5)摊涂:文火或水浴上热熔,60℃~70℃保温,加入细料药搅匀,用竹签蘸取规定量,摊涂于纸或布等裱背材料上。
第四节 贴膏剂
一、橡胶膏剂
分合闸电磁铁 1.橡胶膏剂的特点
黏着力强,无需预热可直接贴用;不污染衣物,携带方便,有保护伤口及防止皲裂等作用。
2.橡胶膏剂的组成:①裱背材料;②膏料;③膏面覆盖物。
3.橡胶膏剂基质的组成
(1)橡胶
接地电缆 (2)增黏剂:松香以及松香的衍生物,如甘油松香酯、氢化松香、β-蒎烯等新型材料。
(3)软化剂: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植物油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亦可用作软化剂。
(4)填充剂:氧化锌(药用规格)、锌钡白(俗称立德粉)。
(5)溶剂:汽油、正己烷。
二、巴布剂
1.巴布剂的特点
使用方便,贴敷舒适,对皮肤无刺激性。由于基质亲水,膏层含有一定量水分,贴用后皮肤角质层易软化,水合作用增加,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缺点是黏性较差。
2.巴布剂的组成:由裱背材料、保护层、膏料层三部分组成。
3.巴布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物+基质→混匀→膏料→涂布→压防粘层→切割→包装。
三、贴剂的组成 由裱背层、药物贮库层、粘胶层以及防粘层组成。
四、凝胶剂
1.凝胶剂的组成与特点
中药凝胶剂由药物与基质组成。
按基质不同,凝胶剂可分为水性凝胶和油性凝胶。
水性凝胶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
油性凝胶基质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
2.凝胶剂的制备 与水溶性基质软膏相似
第五节 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软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1.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1)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
(2)软膏剂应无酸败、变、变硬、融化、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3)含药材细粉的软膏剂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
(4)软膏剂的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有关规定。
2.软膏剂的质量检查(1)粒度(2)装量(3)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4)微生物限度
二、黑膏药的质量要求
(1)黑膏药的膏体应油润细腻、光亮、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 (2)黑膏药应乌黑、无红斑。 (3)黑膏药软化点、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三、贴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1.贴膏剂的质量要求
(1)贴膏剂的膏料应涂布均匀,膏面应光洁,泽一致,无脱膏、失黏现象。背衬面应平整、洁净、无漏膏现象。涂布中若使用有机溶剂时,应检查残留溶剂。
(2)贴膏剂每片的长度和宽度,按中线部位测量,均不得小于标示尺寸。
(3)贴剂的重量差异限度应在平均重量的±5%以内,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4)橡胶膏剂与巴布剂的含膏量、橡胶膏的耐热性、巴布剂的赋形性、各种贴膏剂的黏附力、贴剂的微生物限度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2.贴膏剂的质量检查
(1)含膏量:橡胶膏剂、巴布剂 (2)耐热性:橡胶膏剂 (3)赋形性:巴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