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C.2.3 技术交底记录 | |||||||||||||||||||||||||||||||||||||||||||||||||||||||||||||||||||||
名称 | 太平湾发电厂生产综合楼工程 | 编 号 | |||||||||||||||||||||||||||||||||||||||||||||||||||||||||||||||||||
交底日期 | 胶囊模具2012-4-7 | ||||||||||||||||||||||||||||||||||||||||||||||||||||||||||||||||||||
施工单位 |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辽宁工程局有限公司 | 分项工程名称 | 钢筋工程 | ||||||||||||||||||||||||||||||||||||||||||||||||||||||||||||||||||
交底摘要 | 钢筋的连接及安装 | 页 数 | 共11页,第 页 | ||||||||||||||||||||||||||||||||||||||||||||||||||||||||||||||||||
交底内容 | |||||||||||||||||||||||||||||||||||||||||||||||||||||||||||||||||||||
一、准备工作 1.1作业条件 1.1.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1.1.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钢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1.1.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砼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净。 1.1.7、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1.2材质要求 1.2.1、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商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1.2.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 1.2.3、铁丝:采用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1.2.4、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采用水泥砂浆垫块、石材垫块或塑料垫块,其厚度应等于保护层的厚度。垂直方向使用水泥砂浆垫块时,须在垫块中埋入铁丝。 1.3工器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操作工艺 2.1 工艺流程 2.1.1 柱子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焊接竖向钢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1.2 剪力墙钢帮绑扎 立多媒体中央控制器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2.1.3 梁钢筋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1.4 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2.1.5 楼梯钢筋绑扎 画位置线——绑主筋——绑分部筋——绑踏步筋 2.2柱钢筋绑扎 2.2.1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柱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详见电渣压力焊技术交底)。 2.2.3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2.2.4 柱箍筋绑扎 2.2.4.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见图1。 2.2.4.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2.2.4.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2。 2.2.4.4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Od,见图3。 2.2.4.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4。 2.2.4.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30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采用钢筋定位箍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梁内按1:6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具体做法见03G101-1的P38页。 2.2.4.7墙体拉接筋或埋件,根据墙体所用材料,按有关图集留置。 2.2.4.8柱筋到结构封顶时,要特别注意边柱外侧柱筋的锚固长度为1.51ae,具体参见03G101—1的P37、38页有关作法。同时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的锚固方向,保证柱筋正确锚入梁和板内。 2.2.4.9柱子浇筑时要派钢筋工看筋,通过加垫块和绑丝固定的方法来调整钢筋保护层和间距。 2.3剪力墙钢筋绑扎 2.3.1 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定位线,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定位线,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2.3.2 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 2.3.3 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按设计要求,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2.3.4 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3.5 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2.3.6 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模板上口加角铁或用梯子筋将伸出的竖向钢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2.4梁钢筋绑扎 2.4.1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4.2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筋降低一个次梁上部主筋直径加以解决。 2.4.3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人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5。 2.4.4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0,平直部分长度为1Od。 2.4.5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2.4.6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4.7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18mm时,采用单面焊接接头,小于18mm时,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2.5板钢筋绑扎 2.5.1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2.5.2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2.5.3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见图6)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图6 2.5.4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2.5.5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6楼梯钢筋绑扎 2.6.1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6.2 水库闸门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2.6.3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3.1.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1.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规定抽取钢筋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3.1.3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3.2一般项目 3.2.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3.2.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规定对钢筋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2.3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不宜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3.2.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扎接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3.2.4.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3.2.4.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2.4.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粱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3.2.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拄,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3.2.6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 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在统一检验批内,对梁、拄,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yig滤波器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4、成品保护 4.1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 4.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4.3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4.4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4.5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水力测功器 5.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5.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5.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5.4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5.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准确。 5.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倒。 5.7绑板的盖铁钢筋应拉通线,绑扎时随时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观感不好。 5.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5.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免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5.10绑扎柱、墙、梁时,绑丝要朝内弯。 6、安全环保措施 6.1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 6.2多人合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斜和塌落。 6.3在高空、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 6.4绑扎立柱、墙体钢筋,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柱筋在4米以内,重量不大,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起;柱筋在4米以上,应搭设工作台。柱梁骨架,应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 6.5绑扎高层建筑的圈梁、挑檐、外墙、边柱钢筋,应搭设外挂架或安全网。绑扎时挂好安全带。 6.6起吊钢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骨架降落到离地l米以内始准靠近,就位支撑好方可摘钩。 | |||||||||||||||||||||||||||||||||||||||||||||||||||||||||||||||||||||
签 字 栏 | 交 底 人 | 审 核 人 | |||||||||||||||||||||||||||||||||||||||||||||||||||||||||||||||||||
接受交底人 | |||||||||||||||||||||||||||||||||||||||||||||||||||||||||||||||||||||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22:2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31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