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磨之王:沈重MLS4531立式辊磨机开发纪实 [ 2006-08-24 21:44:29 | 堆栈式作者: 轴承 ]
字体大小: 大 | 中 | 小
从事水泥生产,离不开磨。生产水泥的原料需要两次研磨和一次进窑烧制,因而就有了“两磨一烧”的说法。磨的设备性能不仅决定着水泥出产的效率,而且关系着水泥企业的生产能耗。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上开始用立式辊式磨取代老式管磨,用新型干法取代湿法生产水泥的传统历史。由于立磨的高效节能作用优势明显,一时间立式辊磨机风靡全球。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各大水泥生产企业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设备,使用新型干法生产水泥技术。沈重人敏锐地认识到了中国水泥建材领域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他们果断出手,于1985年12月从国外引进了MPS立式辊磨机技术,用以满足国内水泥生产企业日产700吨、1000吨、1500吨、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需要。分体滑板
其实,对于沈重来讲,这次出手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当时国内尚未掌握立式辊磨机的技术,一无图纸,二无资料。为了满足水泥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沈重人决定另辟溪径,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发展之路。浅卡
水泥原料粉磨系统采用立磨替代管磨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立磨的主要特点是粉磨能耗低,占地少,结构简单,可露天化布置。但对大型的日产5000吨及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立磨而言,我国以前实施的项目基本上都依赖进口。海螺集团推行“低投资、国产化”模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在荻港海螺日产buck电路图
2500吨生产线上取得突破,首次成功使用了沈重开发研制的国产化立磨。池州海螺首条国产化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是原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视察海螺集团时,指示建设的大型国产化示范生产线。原料立磨MLS4531立式辊磨机的开发是国产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沈重负责开发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首先对荻港日产2500吨等项目的立磨开发设计进行实践验证,再利用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虚拟设计,通过对大规格的进口立磨和最新引进的进口立磨进行校核验证,使国产化MLS4531立磨的开发从设计开始 石膏增强剂
就保证产品处于国际当代先进的技术水平。
当时担任设计研制MLS4531立式辊磨机任务负责人的钟馗、何恩光,为了早日实现水泥重大装备技术国产化,带领攻关小组废寝忘食,查阅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做了上百次试验,有时为了一个数据,就要熬上几个通宵,可以说是数度闯关、历尽周折。
他们发现1985年引进的立磨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国际当代先进水平了,无论研磨机构、选粉机,还是检修装置,都需要改进与创新。怎么办?是靠自身力量去进行原始创新还是站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创新?最终,他们决定不必拘泥于“so.csdn/api/v3/search?p=1&t=all&q=纯国产”,而是采用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于是,他们考察了国外公司先进的立磨,了解和掌握了世界先进技术,并把这些技术集成到新产品上。
在开发设计工作上,他们针对具体的科研攻关课题,采用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优势企业共同攻关,攻克了设计、生产中的多个技术难题,终于开发出了当代先进的选粉机、喂料装置、检修装置、电气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