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遥控双轴联动跟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阅读: 评论:0

无线遥控双轴联动跟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张 鑫
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8期
    张 鑫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工程系,江苏 南京 210000)定位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无线遥控的双轴联动跟随系统的设计。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单元采用三菱FX2N-32MR PLC,跟随控制单元采用三菱FX2N-20GM跟随机构模块,远程遥控信号处理采用PT2262/2272编码芯片。设计中根据机械结构的需要,将本系统的运动分解成了X轴及Y轴两个方向,分别为各方向选定了配套伺服电机、伺服放大器,并设定了伺服系统、定位单元模块、信号传感器等设备的使用参数,通过若干传感器的配合,对两个方向进行跟踪控制、差补运算,最终达成对系统装置工作台上圆周运动物件的跟随运动。
    【关键词】无线遥控;双轴;PLC;定位PLC
    1 多轴联动控制
    1.1 多轴联动控制的特点分析
    在日常工业生产中常采用两轴或多轴进行机械零件加工。多轴加工准确地说应该是多坐标联动加工,其在数控机械制造领域已经被广泛运用,使得机械制造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采用多轴联动加工及控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
    (1)减少基准转换,提高加工精度。多轴控制的工序集成化不仅提高了工艺的有效性,而且由于在整个控制过程中不需多次调整,控制精度更容易得到保证。
    (2)缩短加工、生产过程链,简化生产管理。多轴联动控制的运用大大缩短了生产过程链,而且由于只把加工任务交给一个工作岗位,不仅使生产管理和计划调度简化,而且透明度明显提高。生产控制要求越复杂,它相对传统工序分散的处理方式的优势就越明显。同时由于控制过程的缩短,制品数量必然减少,可以简化生产管理,从而降低了生产运作和管理的成本。
    (3)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对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企业,有的新产品零件及成型模具形状很复杂,精度要求也很高,由于多轴联动的加工具有叫高的集成性和精确性,所以采用这种控制加工方式可以完成复杂零件的加工,解决零件高柔性、高精度、高集成性和高完整加工性的精度和周期问题,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
    1.2 无线遥控双轴联动跟随系统
    本次设计的系统能够使装置进行圆周运动,并且可以对装置中运转的部件进行追踪定位,进而调整相应转动的速度,同时可以进行部件的跟随运动。由于为圆周运动,所以将整个系统分解成X轴和Y轴两个方向的双轴系统进行研究,分别为各轴选定了配套伺服电机、伺服放大器。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单元采用三菱FX2N-32MR PLC,跟随控制单元采用三菱FX2N-20GM跟随机构模块,远程遥控信号处理采用PT2262/2272编码芯片。在设定了伺服系统、定位单元模块、信号传感器等设备的使用参数,并在若干传感器的配合下,进行跟踪控制、差补运算,最终达成对系统装置工作台上圆周运动物件的跟随运动。
    2 无线遥控双轴联动跟随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模型
    双轴联动跟随系统是由工作盘、工作盘运动控制系统、跟随装置、跟随装置控制系统、人机界面、遥控装置组成。
    2.1.1 工作盘
    工作盘是由直径300mm厚度8m的有机玻璃板制作而成。工作盘运动控制机构由380V交流电机、减速比为1:10的减速机、三菱E-700变频器、FX2N-32MR PLC 组成。
    2.1.2 跟随装置
    跟随装置是由3个丝杠组成。 由于机械强度及运转可靠性的要求,X轴由两个平行丝杠固定,其中一个为主动驱动轴,另一个为从动轴,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由同步带同步;Y轴平面装有霍尔传感器;下方为旋转工作盘。
    跟随装置控制系统是由霍尔磁性传感器、SNC D-Z73磁性传感器、极限开关、三菱MR-J3-10A伺服放大器(Y轴)、三菱MR-J3-20A伺服放大器(X轴)、三菱HF-KP13伺服电机(Y轴)、三菱HF-KP23(X轴)伺服电机、FX2N-32MR PLC、FX2N-20GM组成。
    图1 双轴联动跟随系统机构成品
    2.1.3 人机界面及遥控装置
    人机界面是由三菱GT1155-QSBD-C触摸屏构成。遥控装置采用PT2262/2272编码芯片进行信号发射及接受处理。
    2.2 三菱PLC的设置
    三菱FX系列PLC在进行计算机链接(专用协议)和无协议通讯(RS指令)时均需对通讯格式(D8
120)进行设定[2]。其中包含有波特率、数据长度、奇偶校验、停止位和协议格式等。在修改了D8120的设置后,确保关掉PLC的电源,然后再打开。在这里对D8120设置如下:
    表1 D8120参数设定
蒸汽回收机    即数据长度为7位,偶校验,2位停止位,波特率为9600bps,无标题符和终结符,没有添加和校验码,采用无协议通讯(RS485)。PLC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PLC接线图皮诺敛酸
    2.3 FX2N-20GM通讯模块的设置
    当FX2N-20GM定位单元被连接到FX2N-48MR可编程序控制器上后,就可以设定诸如位移、操作速度之类的定位数据,还可以监控当前位置。
    本系统所运用FX2N-20GM定位单元主要配置图如图3所示。
    通过定位单元内部的缓冲存储器来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FROM/TO指令就可以与可编程序控制器进行通信。
    图4显示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定位单元之间的通信。
    图3 FX2N-20GM定位单元主要配置图
    FROM:指令把BFM 中的内容读到可编程序控制器中。
    TO:指令把可编程序控制器中的内容写入BFM 中[3]。
    当执行顺序程序中的FROM或TO指令时,就会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定位单元之间进行通信。这时,定位单元可能处于MANU模式或AUTO模式下,缓冲存储器与定位单元中的特殊Ms和特殊Ds互锁。当缓冲存储器中的内容改变时,特殊Ms和特殊Ds中的内容也会发生改变,定位单元自动在它们之间进行通信。
孔刚玉
    图4 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定位单元之间的通信
掘进机液压泵    2.4 无线电遥控设置
    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图5 PT2262引脚图
    图6 PT2272引脚图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高频发射电路完全受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在本设计中,采用8位地址码和4位数据码,这时编码电路PT2262码PT2272的1~8 脚为地址设定脚,有三种状态可供选择:悬空、接电源正极、接地三种状态,3的8次方为 6561,所以地址编码不重复度为6561组,只有发射端PT2262和接收端PT2272的地址编码完全相同,才能配对使用。
    本次系统设计将PT2272工作电压设定在3-5V,最低工作电压设定为2.4V,以保证控制装置的正常运行。特别需要注意2272的地址端高电平不得超过18脚的工作电压。
    2.5 系统流程与主要配置参数
    工作盘是由交流变频控制,工作盘上可用双面胶固定多个磁钢(?覫8);上端为X、Y十字工作台(伺服电机控制),下方为旋转工作盘,工作盘由交流电机(电机的速度由变频器控制)带着转动。工作时,在工作盘放入磁钢,当工作盘转动时,Y轴下部安装的霍尔磁性传感器须一直能够对应到磁钢(X、Y轴随动,传感器保持检测到磁钢而不脱开,如果脱开即告失败)。
    系统工作开始,HMI(遥控器)给予32MR PLC自动开始运行信号,32MR PLC使用FROM/TO指令通过缓存存储器给FX2N-20GM PLC通讯进行写入/读出操作使得20GM开始自动运行;HMI(遥控器)给予32MR PLC正转信号,32MR PLC使用RS指令通过485模块通讯给变频器使变频器以原始速度进行正转。在运行中20GM将根据32MR PLC写入的速度、坐标数据进行自动差补运算然后输出给伺服放大器,从而进行跟随运动。
ic卡智能门锁    图7 PLC流程图
    图8 系统框图
    为达到以上跟随运动的功能,本次设计针对主要元器件进行了必要的参数设定,经过反复检测和实验,选取伺服电机、交流电机,定位模块等主要部件,并对其参数设置如下[4-5]:
    表2 主要设备及元器件
    表3 伺服系统参数配置
    表4 定位单元参数设置
    3 设计结论分析
    以上为本次所研究设计的无线遥控双轴联动跟随系统,利用三菱FX2N-20GM模块的差补运算功能,以新思路解决了对做圆周运动物件的定位及跟随问题,并且系统具有远程遥控功能,为工程的实际运用提供了技术可能。但本次设计运动的速度上限较慢,当旋转速度过高后将出现跟随运动严重滞后的现象,次类问题将在今后继续深入,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鸿雁.多轴联动系统控制加工的发展前景[J].陕西: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6.
    [2]宋伯生.PLC编程实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3]钱锐,徐峰.PLC应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4]王卫兵.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5]于庆广.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责任编辑:汤静]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0:4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1/1113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进行   跟随   控制   定位   单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